随着春夏季节的到来,人们踏青、游园等户外活动增多。蜱虫的话题又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人们之所以关注蜱虫,主要是因为有一个蜱传疾病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就像蚊子叮咬可以传播疟疾、登革热、乙脑等传染病一样,蜱叮咬可以传播发热伴、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等等。
一、认识蜱虫
蜱虫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八脚子等,蜱大多生活在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因蜱种不同而异。通常寄生在鼠类、家畜等体表。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冬天基本不活动。蜱离开动物后附着草上,可叮人、吸血。蜱吸饱血后,虫体膨胀后如黄豆大小。
二、如何防范蜱虫
1、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不要穿凉鞋。
2、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
3、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轻轻取下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4、城市中除大型公园、植被茂盛地区外,一般社区内极少有蜱类生存,无需过分担心生活在城市里会感染上该病。但当携带宠物外出到蜱类生活地区旅行时,除个人要做好个人防护,离开时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
5、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居民,应当注意家居环境中游离蜱和饲养家畜身上附着蜱的清理和杀灭工作。
四、蜱咬伤后,什么情况下建议去医院处置
人们在享受户外活动的时候,一旦发现被蜱虫叮咬,一定不要紧张,可就地取材,利用身边的尖锐物刺激蜱虫,然后轻轻取下。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去医疗机构处置:
1、自己无法取下蜱虫,或者蜱虫头部断在皮肤内无法拿出;
2、因蜱虫叮咬出现严重过敏等情况时;
3、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2周以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