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青岛市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
新闻通报稿
(2013年4月15日)
2013年4月15—21日是全国第十九届肿瘤宣传周,本届宣传周主题为:“保护环境,远离肿瘤”。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2009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85.91/10万,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312万例,每分钟就有6人被确诊为肿瘤。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80.54/10万,每年因肿瘤死亡病例达270万例。肿瘤呈现年轻化趋势,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甲状腺癌等肿瘤发病年龄均出现提前。恶性肿瘤的发病及死亡呈逐渐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青岛市肿瘤监测结果显示, 2012年全市新增恶性肿瘤确诊病例14257例,死亡14983例,由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占全部死亡原因的27.44%。
一、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情况
(一)发病概况
统计分析显示,肺癌是青岛市居民发病最高的恶性肿瘤,占肿瘤发病的23.92%,其次分别是胃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直肠癌、结肠癌、胰腺癌、甲状腺癌、膀胱癌。
男性肺癌发病最高,占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的25.81%,其次分别是胃癌、肝癌、食管癌、直肠癌、结肠癌、膀胱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脑癌。女性同样是肺癌发病居首位,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21.02%,其次是乳腺癌,占13.70%,其他分别是胃癌、肝癌、宫颈癌、甲状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卵巢癌、胰腺癌。
(二)死亡概况
2012年全市死因监测系统共上报恶性肿瘤死亡病例14983例,全市恶性肿瘤死亡占所有死亡原因的27.44%,较2012年下降2.56%,;恶性肿瘤粗死亡率194.70/10万,标化死亡率112.35/10万。
男性恶性肿瘤死亡9792例,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65.35%,粗死亡率为255.12/10万,标化死亡率144.19/10万。肺癌是男性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77.43/10万,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直肠癌、结肠癌、脑癌、白血病、前列腺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瘤宣传周,本届宣传周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女性恶性肿瘤死亡5191例,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34.65%,粗死亡率为134.57/10万,标化死亡率78.50/10万。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肺癌,粗死亡率为39.64/10万,其次为肝癌、胃癌、乳腺癌、直肠癌、胰腺癌、结肠癌、脑癌、卵巢癌、子宫癌。
(三)2008-2012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变化
1、2008-2012年恶性肿瘤发病变化
从2008年-2012年恶性肿瘤发病资料变化情况来看,排名前七位的肿瘤种类无变化,(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胰腺癌一直居于前七位)排序无差异。2008年-2010年宫颈癌、膀胱癌、卵巢癌位居八到十位,排序略有变动。甲状腺癌自2011年进入发病前十位,2012年位居第八位。
2、2008-2012年恶性肿瘤死亡变化
根据2008年-2012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变化情况来看,排名前十位的肿瘤种类无变化,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一直居于前五位,排序略有差异。从2010年开始,胰腺癌位次由第七位上升到第六位,乳腺癌由第六位降至第七位。全人群中,肺癌、肝癌、胃癌死亡稳居前三位次,而其中的肺癌为恶性肿瘤死亡之首,与我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的结论一致。
3、甲状腺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提前
2012年青岛市共报告甲状腺癌新发病例345例,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的2.42%,比2008年增长了168.89%。其中,女性甲状腺癌254例,占全部病例的73.62%,5年间女性甲状腺癌发病增长了142.47%,发病顺位也由2008年的第12位增长到2012年的第6位。甲状腺癌平均发病年龄提前,由2008年的51.01岁提前到2012年的47.33岁。
这一结果与世界及中国多地现有疾病监测所显示的趋势一致。甲状腺癌发生率增高可能与现代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甲状腺癌检出率提高以及多种复杂的环境因素有关。而女性更容易得甲状腺癌,这可能与女性生理学特点相关联,与女性体内分泌雌激素有关。
(四)恶性肿瘤年龄别构成情况
2012年,青岛市65岁以上年龄组恶性肿瘤新发病例7122例,占全部病例的49.95%,恶性肿瘤死亡数8798例,占总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58.72%。可见,青岛市老年人仍是肿瘤的高发人群,年龄组越高,构成比越大,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恶性肿瘤对中年人的健康威胁同样大,2012年,青岛市45-64岁中年组人群恶性肿瘤新发病例5916例,占全人群发病病例的41.50%,肿瘤死亡病例5391例,占全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35.98%,较2011年上升5.33%。2012年中年组人群共死亡11640人,因恶性肿瘤死亡5391例,占该年龄组人群各种死因的46.31%,较2011年上升2.59%,恶性肿瘤是该年龄组人群的主要减寿原因。
(五)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的情况
2012年,青岛市报告14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共74例,其中男童、女童各37例。14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前三位的是白血病、脑癌和骨癌。儿童青少年肿瘤恶性程度较高,造成的寿命损失大。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的预防工作应从小抓起,要从小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规律,善于调节心理压力,要吃粗茶淡饭,加强锻炼,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二、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特征
(一)恶性肿瘤是造成青岛市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一直高居死因顺位的第一位。从居民总减寿年数上看,恶性肿瘤是居民寿命损失最多的死因,这提示恶性肿瘤是影响我市居民生命安全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肺癌在全人群及男性女性中均居恶性肿瘤发病、死亡首位。从全人群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的前十位看,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种类最多,主要为胃癌、肝癌、食管癌、直肠癌、胰腺癌、结肠癌六种,所占比例也最大。
(三)与甲状腺癌发病特点不同,监测数据显示青岛市居民甲状腺癌粗死亡率自2008年至2012年变化不显著,说明甲状腺癌的预后较好。
(四)乳腺癌在我市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中居第二位,占女性全部肿瘤发病的13.70%;位居女性恶性肿瘤死因的第四位,占女性恶性肿瘤全部死亡病例的6.47%。
(五)肺癌、胃癌、肝癌构成城乡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的前三位,与全人群的分布一致。
(六)恶性肿瘤的发病及死亡数从45岁以上年龄组开始迅速上升,2012年中年组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占全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35.98%,较2011年上升5.33%,因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占该年龄组人群各种死因的46.31%,较2011年上升2.59%,提示我们中青年肿瘤防治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七)14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前三位的是白血病、脑癌和骨癌。
三、积极行动,大力开展肿瘤预防与控制工作
从我市肿瘤发病与死亡监测结果来看,恶性肿瘤是威胁我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引起的死亡已连续多年成为我市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是造成居民减寿、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已成为我市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恶性肿瘤对人民健康的威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肿瘤防治工作,已将乳腺癌、宫颈癌等肿瘤预防纳入了新一轮医改计划,积极组织各部门、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共同参与肿瘤防治工作。
(二)积极推行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肿瘤的危险因素是肿瘤预防的重点。现在公认引起人类肿瘤发生的原因中,85%以上是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环境因素,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35%-40%的肿瘤与不科学、不合理的膳食有关。可通过降低这些危险因素的暴露达到抑制和降低肿瘤发生的目的。
各级卫生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认真担负起肿瘤预防控制的职责,把重点从治疗转向预防,从战略上、政策上、财政上对肿瘤预防加以支持。针对主要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计划,从控制吸烟、限制饮酒、拒绝超重和肥胖、平衡膳食、合理运动、疫苗注射等诸多方面进行宣传,鼓励和教育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推行乙肝疫苗注射等预防措施;充分发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青岛市肿瘤防治基地和健康教育基地的作用,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加大癌症早诊、早治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成熟的肿瘤筛查技术,进一步扩大项目覆盖面,以提高市民的生存率和肿瘤治愈率,逐步扭转我市肿瘤防治资源主要用于中晚期的被动局面。探索设立一些健康查体的优惠服务,鼓励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查体,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恶性肿瘤筛查。新闻媒体也应该充分发挥新闻导向的作用,利用各种途径开展宣传工作,普及肿瘤早诊、早治和预防知识,提高市民的健康意识。
(四)完善了肿瘤报告和死亡报告信息系统建设。卫生部门加大了与民政、公安等部门的配合,不断健全居民死亡原因和肿瘤登记报告制度,提高登记报告质量,建立完善的肿瘤信息库。
(五)建立肿瘤综合防治专项基金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不断加强肿瘤防治工作,在政策上对肿瘤防治工作给予适当倾斜,重点支持基础科研、癌情监测、危险因素监测、宣传教育、肿瘤筛查等相关工作,及时对监测中发现的重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资金上不断增加肿瘤防治的投入,积极倡导多渠道筹资,利用商业保险、国内外项目支持等途径,鼓励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和慈善机构支持开展肿瘤防治工作。
四、抗击肿瘤,健康生活,从我做起
(一)保护环境,远离烟草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例如: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饮料杯、饭盒、塑料袋;绿色低碳出行,多乘坐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车,环保驾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等;远离烟草,拒绝吸入二手烟,维护和支持公共场所禁烟的法规。同时搞好个人防护,必要时外出戴防护口罩。这对于减少大气对人体的危害,降低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必将大有裨益。
(二)改进生活习惯,努力消除或避免致癌因素
在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因素,常常被忽视,所以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如:饮食多样化、不偏食,多吃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脂肪的摄入,不嗜酒、不吃霉变食物、少吃或不吃腌制或熏烤的食物、不过烫饮食、不暴饮暴食、注意卫生。不吃被污染的不洁食物、避免接触生活中有毒害物质、注意厨房通风、不滥用农药、杀虫剂等,不要长期在烈日下暴晒。
(三)培养和调动自身的抗癌能力
为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平衡,我们应注意培养乐观主义精神,保持心理健康,增强防癌抗癌意识,加强自身素质的锻炼,适量运动,注意个人防护和保健,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建议根据自身情况每天做30-60分钟中度或稍强烈的运动,每周运动五次以上。
(四)“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癌症治愈水平的关键
癌症是可以早期发现的,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及早治疗。要了解癌症的早期信号:1、无痛性肿块迅速增大;2、不明原因的消瘦、厌食;3、无诱因的腹痛;4、无诱因黑便或便血;5、黑痣颜色改变、增大或变形;6、老年人出现肠梗阻;7、不明原因刺激性咳嗽、咯血;8、上腹痛突然变得没有规律。要加强防癌体检,如已婚女性应定期开展乳腺癌自查和接受乳腺癌筛查,定期接受宫颈癌细胞学涂片筛查;中年或中年以上的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血便或排便习惯的改变,或原因不明缺铁性贫血时应进行大肠癌相关检查等。
(五)癌症可以治愈,要有抗击癌症的信心
癌症并不意味着死亡,很多既往认为是致死性的恶性肿瘤,现在是可以治愈的。而且对于很多患者来说,他们的癌症是可以被有效治疗的。发现癌症后要相信科学,不要迷信偏方,要去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平衡的膳食、适当的锻炼、合理的用药、定期的复查,可以战胜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