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疾病控制 >学校卫生
加强防灾减灾 建设和谐校园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08-13 00:00:00.0信息来源: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
字体:
-------中小学校学生安全知识
        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因发生意外安全事故死亡。但实践证明,许多意外安全事故是可以通过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鼓励青少年自护、自救的措施得以避免。接下来我们给同学们介绍一些有用的安全知识。
        凡危害动植物的各类事件通称为“灾害”。灾害分为“自然变异”和“人为影响”两类。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害称为: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海啸,泥石流等;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害称为: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的交通事故、火灾等。鉴于自然灾害内容广泛,三言两语说不清,下面主要同中小学生朋友谈一下与学校和青少年有关的交通事故、火灾等人为引起的灾害及其防范问题。
1、随着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上升。交通事故是导致青少年意外身亡的首位原因,很多交通事故是因为青少年学生横穿马路、交通意识淡薄造成的。减少交通事故的最有效办法就是遵守交通规则(红绿灯、斑马线)。在车流量较大的时候,你不妨举手向司机示意,要求对方减速。好在现在很多学校放学都有护导老师引领过马路,安全多了。
2、再来谈火和电的问题:尤其是寄宿制的中小学生,一定注意不要乱接电源、乱拉电线或超负荷用电。
       一旦发现火情,除了考虑初始火源灭火,更要记住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
       很多学校都组织过火灾逃生演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很关键,学校也应提倡孩子们上学带条毛巾。
3、学生们都要上体育课,有时也会发生意外,如何避免呢?造成体育课损伤既有教师准备不足、指导不力的问题,也有学生缺乏安全意识、锻练不够的方面,还有运动场地器材方面的原因。
        在日常体育课程中同学们应当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并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例如:自高处落地时必须双腿屈膝并拢,当重心不稳快摔倒时,立刻低头,屈肘团身,以肩背顺势着地翻滚,切忌直臂撑地从而减少或避免损伤。要学会一些简单的急救方法,一旦受伤,不要着急,乱搬乱揉会加重伤势。要请校医来处理伤口。
4、夏天雨天较多,雨天有时会打雷,防雷击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
      户外防雷击的原则一是人体的位置要尽量降低,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二是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部分如双脚要尽量靠近,以减少“跨步电压”。
 雷电通常会击中户外最高的物体尖顶,孤立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易遭雷击,所以不能在这样的位置附近避雨。
如遇雷雨天气,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一辆金属车身的汽车也是最好的“避雷所”,一旦这些建筑物或汽车被雷击中,它们的金属构架或避雷装置或金属本身会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
5、汛期有发洪水的可能,紧急情况下如何应对。自救的基本措施是:抓住能浮起来的物品、固定物或上树、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和铁塔。
6、低年级小学生上学、放学如果没人接送,可能被不法分子钻空子,也是家长很担心的问题。同学们一定不要轻易将自己和家庭的情况告知陌生人;不要因贪图小便宜而接受陌生人的物品、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来敲门,一律不能开门。
7、谈到拐骗,又让人想到勒索,许多学生都受到过比自己年龄大的或社会流氓的敲诈勒索。在这种情况下,要依靠智慧处理,应以保护自身生命和安全为首要原则,不要过多地顾及财物、去硬拼,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遭遇抢劫,一律喊“救命”。
    8、暑假去海水浴场游泳是很多中小学生的一种快乐,但是安全仍是第一,每年都有溺水事件发生。同学们要注意慎到河流、湖泊、水库等非游泳场所或水域玩耍。
9、在规定的时间内上学、放学、返校、离校,不要涉足营业性网吧、游戏室、歌舞厅等场所。不要自己单独去与网上认识的朋友会面。
10、还有一些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低引发的安全问题。遇到不幸,自杀,离家出走。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境 可以通过诉说、交流等方式来疏缓生活中的不适感。与家人闹矛盾,千万不要离家出走,避免给坏人可乘之机。
11、外出看电影时,尽可能结伴而行,并告诉父母目的地、回家时间和出行同伴。
女同学外出,应了解环境,尽量在安全路线行走,避开荒僻和陌生的地方。晚上尽量不要外出。如有人盯梢或纠缠,尽快向大庭广众之处靠近,必要时可呼救。应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未经家长许可,不可在别人家夜宿。在外不可随便享用陌生人给的饮料或食品,谨防有麻醉药物。
其实,我们身边的安全常识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平时多积累一点,危难时刻就多一份安全希望。
作为未成年人,青少年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保护青少年安全,除了要加强他们自我保护的主体意识外,更需要全社会、多部门(教育、公安、卫生等)的努力和参与。我们应该加强中小学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旨在使青少年学生能更多的了解一些对灾害、事故的自护、自救知识,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外部环境。
遇到紧急情况,千万记住拨打报警(110)、火警(119)、急救(120)这些紧急救助电话。
 
儿少卫生科
                                 
友情链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