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疾病控制 >学校卫生
儿童少年教育过程卫生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11-05 00:00:00.0信息来源: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
字体:

体育卫生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身体形态是体质的物质基础;体能和心理状况,是体质的主、客观表现;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它们的综合反应。发展、提高体能的过程,会相应引起机体一系列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变化;而伴随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变化,体能的发展和提高,又能显著改善儿童少年的个性心理特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1、适合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
    2
、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
    3
、体育教学遵循基本原则:
   
①循序渐进;
   
②全面锻炼;

   
③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④运动与休息适当交替。

 

脑力劳动卫生

    学习主要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接受外界环境中的信息而影响自身行为的过程。
   
记忆指获得的信息或经验在脑内贮存和提取的神经过程。

   
学习和记忆两者密切相关,不能分割。没有学习就谈不上获得的信息贮存和再现,也就不存在记忆。没有记忆,则获得的信息就会随时丢失。因此,学习和记忆是既有区别又是不可分割的神经生理过程。是机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
   
学习的初始阶段大脑的学习效率较低,但短时间内可逐渐达到较高水平;一天学习的开始应当给脑一个调整的时间,来提高脑的学习效率,而不应当在一开始学习时难度过高。

意义

    1、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达到增强优势兴奋灶的目的;
    2
、低年龄儿童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时间短,易扩散,学习时间不应安排过长;

    3
、学习间隙应积极主动的休息,如作游戏,参加体育活动等,通过加强大脑皮层其它区域的兴奋使学习区域大脑皮层得到充分抑制,获得更好的休息。

劳动教育卫生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习惯,掌握劳动技能,巩固、丰富文化课的内容,也使学生的身体各系统得到有益锻炼。脑力和体力劳动适当交替,符合大脑皮层镶嵌式活动的功能特点,有利于消除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工种选择要适合儿童少年的年龄特点,照顾性别差异,针对健康状况区别对待。劳动负荷(labor load)取决于劳动时间、劳动定额、劳动强度等三个要素,此外还受劳动环境、劳动组织等因素影响。学校合理的一日劳动课时间是:

   
小学四年级以上不超过23节课;

   
初中不超过34小时;

   
高中不超过6小时。

   
学生的劳动定额视轻、中度工、农业工种而定:

   
小学56年级,成人的40%;

   
初中生,50%~60%;

   
高中生,70%~75%。

   
较重的工农业劳动:15岁以下不宜参加,1617岁男、女学生的劳动定额应分别为成年男子的60%和25%。

   
劳动制度指对劳动时间、劳动中休息次数和时间、劳动速度、工种轮换等实施的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包括安排一日劳动和一周劳动。劳动中休息的安排主要视劳动课的时间和劳动强度而定。劳动速度应有一适应过程,由开始时的慢速开始逐渐加快;即将结束时再适当减慢。劳动节律不宜太单调也不宜波动太大。不良体位、单一动作、长时间静止性肌紧张,都易引发疲劳,降低劳动效率,应尽可能安排不同工种间的轮换。

友情链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