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疾病控制 >学校卫生
儿童少年伤害的预防控制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11-05 00:00:00.0信息来源: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
字体:

防控对策

    WHO统计,伤害已成为全球0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与生命。伤害的原因和后果复杂。按照伤害的意图,可分为意外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y)和故意伤害(intentional injury);后者包括自杀与自伤(suicide and self-harm),以及儿童虐待(child abuse)和他杀(homicide)等暴力行为。  
   
意外伤害的预防控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意外伤害的全面预防控制对策,既有技术层面的内容,也有教育、法律层面的内容。 

安全教育和社区康复

    在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伤害中,应着重抓三级预防的两级。安全教育是一级预防的关键措施之一,目标是提高父母、居民的安全意识。措施包括:改变“意外伤害是意外,不可欲知,不能预防”等错误认知,提高对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警觉性和防范伤害的自觉性;减少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加强父母、教师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教育,掌握伤害的紧急处置;教育儿童青少年减少易导致伤害的行为,指导父母对子女的安全教育等。 

法律对策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人保护法》等,依循法律来消除某些可能引起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

监测

    利用现有的疾病监测系统,监测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死亡率及死因构成、伤害的外部原因、因伤害缺课率、伤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等。长期不间断地收集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发生、死亡、伤残和经济损失的资料,分析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或死因顺位等,可为制定意外伤害的预防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

主动和被动干预

主动干预(active intervention)是个体自身选择一定的安全设备,或采取一定的行为方式,以达到避免伤害的目的。被动干预(positive intervention)是通过环境因素的改变来减少伤害的风险。其中教育干预(educational intervention)是通过对家长和儿童的安全教育,减少环境危险因素,改变危险的行为方式,增加安全行为。技术干预(或称工程干预,engineering intervention)是通过设备与产品的设计与革新,使伤害风险减少。 
   
研究表明,最成功的预防意外伤害的策略是技术干预,其次是教育干预。技术干预中,产品改良(如汽车使用安全气囊)的效果则优于环境改变(如道路设计等)。 

 

 

 

 

 

 

 

 

友情链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