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遗传因素 |
遗传是指子代和亲代间在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上的相似性。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通过转录和翻译,指导蛋白质合成,决定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另一方面,DNA可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给子代细胞;该过程称为生物学的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卵中父母双方各种基因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子代个体发育的各种遗传性状。通过各种方式的基因传递,子代可以显现亲代的形态、功能、性状和心理素质等特点,形成每个儿童各自的生长发育潜力。但这种潜力是否充分发挥,即有关基因型的外显程度,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父母的性格可以遗传给孩子。父母身材的长短也影响着下一代。近亲婚配者其子女智能迟缓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说明遗传与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
二 环境因素 |
生长发育过程所受到的环境影响,来自自然和人类社会两大方面。自然环境呈多样性;人类的生长和自然环境的各组成部分——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地理圈处于辩证统一的整体中。生长发育离不开 新陈代谢;如果儿童在生活环境中得不到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其机体代谢过程必然受阻;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而且会患病。如果从外环境中吸收到的物质(即使为身体所必需)过多,或受到某种物理、化学因素的侵害,不仅会产生对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而且直接影响生存。人和动物不同,其生长除受自然因素影响外,还受社会因素影响。后者对生长的影响也是综合的,包括社会经济状况、生活学校环境、家庭成员和生活质量、亲子情感联结、人与社会的交往等。若这些因素的综合产生良好影响,将促进生长发育;反之,会使生长发育落后和停滞。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相辅相成,都会产生促进/增强和阻碍/遏制的双重作用。两者间的协同和消长,决定了个体生长发育的最终结果。 |
三 生长长期变化 1 各年龄组儿童发育水平提高 |
近一百多年以来,世界上多数国家儿童青少年,身材一代比一代长得高大,性发育明显提前,这一现象叫作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 |
2 青春期开始和结束时间均提前 |
性成熟提前的趋势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观察到。性成熟的趋势通常以女孩月经初潮发生年龄来反映。近一个世纪以来,工业发达国家少女的月经初潮明显提前,当今女孩的初潮年龄较100年前提前了3年,每10年提前3~4个月。随着月经初潮年龄的不断提前,第二性征出现的年龄也逐渐提前,即整个青春期提前。胸围的增加甚少,身高的增加主要是下肢长的增加,出现体形细长化现象。 |
3其他方面 |
如今儿童第一恒磨牙的萌出时间已较120年前的同龄儿提前6~9个月。60~70年代青少年的脑力工作能力较20年代同年龄儿童有明显的增长。7~12岁男女各年龄组的骨龄,在1980年~1990年期间有明显提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