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全国农村居民约九亿人,约占人口总数3/4。在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里,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对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有着决定性影响。目前我国还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传统的不良卫生习俗和卫生观念在农村居民中仍普遍存在。因此,面向农村,提高九亿农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对改善农村卫生面貌,减少疾病,保护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使他们身强力壮奔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疾病流行情况和危害健康的因素也有很大差异,实施农村健康教育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需求,确定教育内容。
1.农村常见疾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农村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地区,不仅有城乡共有的常见病、多发病,还有农村常见的寄生虫病、地方病、人畜共患疾病,以及农业劳动中易发生的疾病如农田中暑、农药中毒等。由于农村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卫生知识和保健意识较为缺乏,因而各种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病率都比较高,病死率亦高于城市居民。宣传普及农村常见疾病防治知识是农村社区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
(1)传染病及寄生虫病防治知识: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采取消除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健康教育包括以下内容:计划免疫、法定传染病的疫情报告、隔离与消毒知识、杀虫灭鼠知识、传染病人治疗与家庭护理知识、传染病的社会预防与卫生道德教育。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等各种常见病的致病因素、预防知识、早期症状、及时就医与合理用药、以及家庭护理常识。
(3)地方病防治知识:地方病使由自然地理环境或生活条件等因素所致,以地域性发病为特点的一类疾病。通常包括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地方病是目前仍严重危害我国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地区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普及地方病的防治知识是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的重要内容。
(4)农业劳动相关的疾病防治知识:包括常用农药的种类、保管方法、预防农药中毒的措施、急性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群众自救、互救知识;农田中暑、稻田性皮炎、农民肺等的病因、危害、预防措施、早期症状及发病后的治疗和家庭护理。
2.移风易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
普及卫生知识,指导农民科学的安排衣、食、住、行,合理的摄取营养,坚持有益于健康的文体活动,逐步摒弃延续了几千年的不良卫生习俗和行为习惯,建立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个体行为12项: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头发清洁,勤理;一人一巾,每天洗漱;一人一刷,每天刷牙;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吸烟;不酗酒;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洗手。
群体行为8项:家禽(畜)圈养;禽(畜)室干净;柴草、粪土、煤块堆放整齐;居室整洁通风;卧具干净,无异味;农药、化肥远离食物与水源;灶具、碗筷干净;厨房有排烟设施。
3.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
随着农村小康建设的进程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文明村镇的建设中,要加强卫生要求和卫生技术指导,重点抓好村宅建设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垃圾处理、消灭四害、保护环境、控制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4.健康观念与卫生法制教育
(1)破除迷信思想,用科学道理来解释“生”、“老”、“病”、“死”发生的原因;利用当??信的危害性和封建迷信活动的欺骗性。
(2)宣传普及新的健康观和大卫生观念,消除“没病就是健康”的传统意识,树立自我保健意识和人人为社区健康负责的观念,积极参与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3)宣传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卫生普法工作,如《母婴保健法》、《食品卫生法》、《计划生育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法》等,提高农民的p>
(二)农村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与方法
1.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教育行动”。
全国爱卫会、卫生部、广播电视部和农业部于1994年联合发起的“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后改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以下简称“行动”),以音像传播为突破口,针对农村当前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结合初级卫生保健各项任务,向广大农村居民普及卫生保健知识。“行动”是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达到防病、保健、提高健康水平的农村社区健康促进活动,是全新的社会卫生系统工程,已经对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行动”的实施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2.开发利用农村传播媒介和渠道。
(1)有线广播。利用农村有线广播网或村内大喇叭,是进行社区动员,宣传卫生知识的一种经济而简便易行的方法。
(2)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民间传播渠道。编写三字经、顺口溜;讲故事;编演地方戏曲、民歌;绘年画、壁画等等,均是深受群众喜爱的教育形式。
(3)利用农民技术学校、文化活动站等设施。在这些场所里设置卫生宣传栏、卫生报刊栏,举办卫生科普讲座;播放卫生科普录像片;设置供人们阅览的卫生读物等,使之成为农村健康教育的活动中心。
(4)卫生科普赶集。农村的集市活动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极好机会和场所。在农村集贸市场可通过有font>
(5)利用传统的民族节日。在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等节日期间,可适当地把宣传普及卫生科普及卫生科学知识融入吉庆活动之中,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3.培训家庭保健员,开展“卫生科普入户”活动。
农村家庭主妇是家庭卫生和保健活动的主角,是妇幼工作的直接对象,也是农村社会活动积极参与者。通过农村妇联、计划生育管理网络,把农村家庭妇女组织起来,进行必要的卫生知识培训和行为指导,使其成为家庭中的保健员。
4.结合农村疾病防治,开展健康教育。乡村医生利用应诊、治疗、家庭访视等机会,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面对面的教育和必要的技术指导;还可利用农村开展计划生育、计划免疫、妇女病普查、地方病普查等工作的机会,开展生动具体的教育活动。
5.抓好城乡结合部——乡镇社区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