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疾病控制 >学校卫生
龋齿及其预防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09-03 00:00:00.0信息来源: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
字体:
龋病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所致的牙齿硬组织色形质的变化,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其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龋病一旦发生,不可能自愈或再生,只能依靠牙科充填等方式矫正。儿童患龋病以后,会因牙痛而影响食欲,干扰咀嚼、消化和吸收过程,导致营养缺乏;龋病向深层发展,进一步引起牙髓炎、根周脓肿等,影响健康和颜面正常发育;龋齿自身又是一个潜伏着大量致病菌的病灶,可诱发风湿性关节炎、肾炎、心内膜炎等全身性疾病。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
综合干预措施:
1.      学校定期(每学期不少于一次)开展口腔卫生健康教育,进行爱牙护牙的健康知识宣传,使学生从小养成口腔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      学校校医应定期(小学生每半年;中学生每一年)对学生进行龋齿检查,对发生龋齿的学生应告知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矫治,并对治疗情况进行追访。
3.      建立健全学生龋齿患病和矫治健康档案。掌握学生龋齿流行状况,逐步提高乳、恒牙龋齿补牙率。
4.      推广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选用儿童专用牙刷,使用含氟牙膏,做到早起和睡前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5.      培养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粗糙、硬质和富含高纤维素的食物,控制饮食中精细糕点和糖的摄入量
6.    对适龄学生推广实施窝沟封闭。
友情链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