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霍乱疫情处置应急机动队拉动演练
这是青岛市卫生局举办的2013年度霍乱等重大肠道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拉练。我市是霍乱老疫区,每年5月1日开始,全市进入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控季节,全市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开设了29家腹泻病门诊、128家专桌,从业医护人员656人,严密监控霍乱疫情,确保对霍乱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霍乱疫情的扩散。在不断完善培训的基础上,每年都通过不同层面的演练、拉练以及桌面推演等形式督导、检验各级应急机动队的快速反应以及综合处置能力。
这次机动队力量拉动旨在锻炼应急队员的指令传递、快速集结、职能分工以及处置装备等能力。充分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指令传递流畅。重大疫情发生之后,第一时间将指令传递出去,并确保队员通讯畅通至关重要。从集结速度和队员构成看,此次力量拉动的指令传递过程非常流畅。
二是力量集结迅速。不同的机动队力量构成不同,疾病控制机动队涵盖了流调、检验、消杀、健教等人员;医疗机构机动队包括了救治、护理、检验等人员。队员们能在短时间内集结到位,快速行动,反映出常态下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
三、处置装备齐全。到达疫情现场后,能否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可以反映出应急力量的后勤保障能力。从这次力量拉动看,各集结单位的装备整齐划一,标识明确,所需用品齐全,规范有序,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备用品,能够满足现场工作需求。
四、业务素养全面。疫情能否有效控制,关键是队员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能力。专家组在检查装备配置的同时,也考评了队员的业务素养。各个层面的队员除了熟知本专业的业务知识外,还具备了良好的跨专业综合能力,也反映出平时的培训和演练效果。
五、防治结合,能力提升。自去年以来,市卫生局在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创建防治结合型医院建设,旨在强化公立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能,加强疾病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沟通、合作、联动。此次力量拉动也在很大程度上检验了创建成效,医疗机构和辖区疾控机构密切合作,优势互补,防治结合,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市卫生局对这次拉练高度重视,局应急办、市疾控中心主要领导直接参与,充分肯定了各集结单位的良好表现,并要求各单位、各队员要以这次拉练为契机,时刻牢记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为己任,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强化部门合作,践行联防联控机制,为我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康保驾护航。 (传染病防制科)
市CDC开展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督导工作
为做好我市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切实加强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管理,按照市卫生局统一部署,7月3日-5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对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共11家医院腹泻病门诊(专桌)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
督查发现,各医院均按照《山东省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工作规程》设立独立的腹泻病门诊和专桌,基本做到标识清楚,分区合理,配备专业人员24小时开诊,并成立霍乱防治机动队,个人防护、患者救治等物品配备较齐全。大部分医院能严格执行霍乱快诊操作规程,检验报告及时,门诊日志登记完整,试剂购置、保存符合要求。基本做到“有泻必登、有泻必查、有泻必治、有泻必报”。自5月1日开诊以来共接诊1826人次。同时,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并要求限期整改,保证各腹泻病门诊(专桌)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运行,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传染病防制科)
青岛市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培训会议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我科于2013年6月26日举办了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例会,11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管理人员20余人参加了本次例会。
会上进一步强调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重要性,要求各级疫情管理人员要确保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审核的及时性。学习鲁疾控业函〔2013〕8号《关于进一步规范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处置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自动预警处置中的问题。分析了近期我市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讨论了解决办法。
通过此次例会,规范了信息报告系统的管理,提高了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对提高报告内容质量和报告系统的及时性、有效性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城阳区传防科对全区基本公卫传染病防治项目进行半年督导
2013年7月2-9日,城阳区疾控中心传防科会同中心相关科室,协同区卫生局社管办,对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传染病防制工作进行了半年督导。
督导中发现,经过了上次省年终检查的考验和历练,在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专家们的精心指导下,关键是在各单位领导的支持和分管人员的认真努力下,各街道卫生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工作站的传染病防制工作较去年有了很大进步,真正上了一个新台阶。督导中也发现了一些工作中的亮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也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书面和口头的意见及建议。
本次督导严格按照上次省里检查的标准进行,希望各单位高度重视,及时改进,争取做到传染病防治项目不失分,顺利通过各级检查。
(城阳区CDC 王清华)
李沧区举行霍乱等传染病应急救治演练
今年以来,李沧区针对霍乱等传染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积极应对,扎实有序、有效地开展了各项防控工作,确保了全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6月6日下午,区卫生局根据《李沧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举行了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区属及驻区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401医院北院区、李沧区中心医院、青钢医院、四所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1家医疗卫生机构60多名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的霍乱等传染病应急救治演练,区卫生局和区应急办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进行了观摩学习。
本次演练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关要求, 进一步加强我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从而进行锻炼队伍、检验水平、发现问题和整改提高。
演练拟定某医院肠道门诊发生数例腹泻病人,区卫生局应急指挥部立即通知各医疗卫生机构的02应急机动队,02应急机动队到达现场后,演练考核组对各02机动队进行物资清点、人员基本知识和急救操作技能的现场考核。
演练过程中,各机动分队反应迅速,均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现场,着装整齐,步调一致,各种设备运转良好,机动队员操作熟练。各参演单位和队员严格按照实战要求严格要求,认真操作,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在全区人民面前展示了卫生系统的良好形象,是我区医疗卫生系统应急工作的一次技术大练兵、大展示,达到了预期目的。
(李沧区CDC 王军政)
黄岛区召开2013年上半年疫情研判和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
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黄岛区传染病防控与疫情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为指导黄岛区传染病防控和疫情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岛区疾病控制中心)
胶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开展夏季传染病防治培训
7月上旬胶州市疾控中心聘请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主任姜法春为胶州市各镇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夏季传染病防治工作培训。
培训以提前安排、做好预防为目的,通过阐述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及腹泻病门诊的要求,讲解目前新发传染病和重点关注的传染病,使基层公共卫生及腹泻病门诊工作人员了解了目前疫情形势,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提高了有关肠道传染病防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夏季传染病的防控打下良好的基础。 (胶州市CDC 李严)
李沧区开展辖区腹泻病门诊/专桌督导检查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为督促全市落实肠道传染病防控措施,做好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防止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2013年7月5日晚,青岛市卫生局对李沧区及驻区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及专桌进行了督导检查,李沧区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督导。在检查中发现: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均能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规范开展肠道病人的诊断、治疗及疫情报告和管理;而李沧区中心医院对腹泻病门诊工作重视不够、制度不落实,专桌无联系电话。并出现医护人员空岗现象。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青岛市卫生局检查组提出了督导整改意见.
(李沧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军政)
李沧区五项措施抓好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控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李沧区积极采取多项举措,扎实做好夏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防止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一是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防病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手足口病及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共向群众发放明白纸2万余份,发放宣传画120余张,印发宣传彩页3000余份。二是加强督导检查。对全区8所腹泻病门诊多次进行了督导检查,确保肠道病人诊断、治疗及疫情报告管理规范。三是加强腹泻病人检测和疫源检索,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是严格疫情报告和管理制度,规范疫情调查处理。理顺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职责和分工合作机制。五是加强队伍建设。根据实际调整霍乱等腹泻病防治机动队,全区共成立9支队伍,同时分别成立流调队、消杀队、后勤保障队、医疗救治队。配齐各类必须的药械、消毒药品及防护用品等。此外,还对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共27人进行了霍乱防治技术培训,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
(李沧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军政)
青岛开发区疾控中心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
(黄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萍萍)
开发区疾控中心积极开展蜱虫监测工作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蜱虫叮咬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为及时掌握我区蜱虫的分布、种类及病毒携带情况,确保我区居民身体不受蜱虫侵害,我区积极开展了监测工作。
通过此次监测,了解了我区蜱虫的种类、分布情况,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蜱虫相关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我区还会继续开展蜱虫监测工作。
(黄岛区疾控中心李凌云)
城阳区疾控中心创新工作方法,做好手足口病防控
进入7月份,青岛市城阳区进入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根据近期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分析,发现3岁以下散居儿童的发病率远远大于托幼儿童,因此提高广大家长的防控意识和能力十分重要。
青岛市城阳区疾控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录制了《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播音稿,时间11分钟,发给各街道监督疾控工作站,利用每周儿童免疫接种、家长候诊和儿童免疫后观察时间进行循环播放,有效提高了广大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意识和防控能力,保障了全区儿童的身体健康。
(城阳区CDC 办公室)
城阳区疾控中心到幼儿园开展了手足口病健康知识讲座
春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通过粪-口途径或呼吸道飞沫传播,4岁以下幼儿是本病主要易感人群,幼托机构是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主要场所。为了加强公众防范手足口病的意识,提高生活质量,避免大范围发病,青岛市城阳区疾控中心联合河套卫生院于2013年5月29日在潮海幼儿园开展了主题为“手足口病的防治”的专题讲座,讲座医生利用图片和游戏互动,给小朋友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并教会小朋友们正确的洗手方法。
通过讲座小朋友学会了如何正确洗手,并向小朋友发放了手足口折页100余份,让家长也明白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等知识,受到了老师、家长的一致好评,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城阳区CDC 办公室)
城阳区疾控中心对红岛卫生院腹泻病门诊进行督导检查
(城阳区CDC 办公室)
城阳区疾控中心开展全区禽流感咽拭子采样工作培训
培训主要介绍了青岛市疾控中心对采样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向大家详细演示了标准的采样流程。
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各单位传染病防控人员采样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我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城阳区CDC 办公室)
城阳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城阳区疾控中心高度重视全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上半年手足口病病例数较往年同期发病大幅下降。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级负责,保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区卫生局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年初制定防控预案,落实防控措施,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防止手足口病疫情的暴发流行。区疾控中心负责全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对聚集性发病进行及时流调处置,负责对辖区定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街道工作站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设专人负责手足口病患儿的接诊和转诊工作。
二、加强预警预测,科学分析研判疫情
区疾控中心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切实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固定两名专职人员每日不间断浏览、监测疫情,发现疫情及时处理。上半年召开疫情管理人员培训例会,培训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100余人。同时,区疾控中心深入手足口病高发街道,针对各街道的疫情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研判,分析流行特点,找出防控薄弱环节,提出防控工作重点,收到较好效果。
三、各项防控措施并举,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扩大蔓延
一是提早入手,实现防控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对全区重点区域、社区以及外来人口聚居地进行排查,对往年发生聚集性发病的托幼机构进行梳理,区疾控中心联合街道工作站对上述区域和单位在流行季节前进行全面督导检查。
二是疫情处置突出一个“早”字。对手足口病疫情第一时间进行流调处置。区疾控中心每日将通过疫情网络上报的详细情况1小时内电话通知各街道工作站,由工作站对辖区内每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个案流调、消毒和追踪,并及时通知社区乡村医生进行随访,要求严格居家隔离治疗,对疫点进行规范处置,疫情处置率达到100%。
三是防控措施的落实中狠抓一个“严”字。要求小学、托幼机构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和缺课登记和日常消毒制度,认真做好儿童的入园洗手工作,出现聚集性发病严格落实关园、停课和停班等措施。对重点区域和单位采取预防性消毒措施,有效杜绝了疫情的社区蔓延。
四是督导检查重点落实一个“实”字。区疾控中心对街道工作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进行督导,要求严格落实手足口病防治各项制度、措施;各街道工作站联合街道教委办对辖区小学、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多次强化督导,对儿童如何洗手以及消毒液的配制进行现场指导。
五是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和宣传体现一个“广”字。针对手足口病发病人群特点,区疾控中心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广播电台《嘉宾会客厅》栏目,以讲座形式向市民讲解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利用《政讯通达》栏目,以简短通讯的形式讲解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与区电视台对接开通健康直通车栏目,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专题,收到较好的效果。各街道工作站均与辖区教育部门对接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培训小学、托幼机构300余人次。城阳区卫生局每年进行1次医务人员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疫情监测全员培训,今年共培训医务人员600余人次。要求各学校、托幼机构利用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和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通过广播、电视、家长会、班会等形式,开展了多层面、多渠道的宣传培训,有效提高了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控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效遏制了全区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趋势,大幅降低了手足口病发病率,保障了全区居民的身体健康。
(城阳区CDC 李建华)
城阳区召开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
会议在区疾控中心三楼会议室举行。会议首先强调了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希望引起足够重视,并就本次迎接省夏季传染病督导提出了要求。随后从城阳区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现状,到各街道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与往年的对比分析,以及下一步防控措施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提高了各单位手足口病防控能力。最后对2013年肝炎流调报表等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并就今年的蜱监测任务做出了工作安排和要求。
本次会议对于城阳区下半年手足口病等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起到了积
极的促进作用。 (城阳区CDC 办公室)
原胶南市疾病控制中心
到金槽沟村开展“五进”活动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2013年6月6日,原胶南市疾病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到宝山镇金槽沟村举办了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五进”活动(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等重点场所)。
为提高村民的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疾控中心加大了宣传力度,本次宣传活动共出动宣传车1台次、现场宣传人员6人次,在金槽沟村村委大院、中心街道、幼儿园、农户家中等重点场所,以“预防手足口病,健康你我他”为主题向群众发放手足口病宣传折页300余份,宣传画300余张,宣传即时贴100余张,宣传知识读本50余册,并随机进行了手足口病知识问卷调查。
通过本次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使该村村民基本掌握了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了知晓率,保护了儿童的身体健康。
(胶南市疾病控制中心)
“五强化 一创新”全面做好市北区夏季传染病防治工作
市北区疾控中心结合区域当前肠道传染病实际状况,采取积极主动、早期干预的防治策略,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全区夏季肠道传染病的发病。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调整和充实应急防治队伍6支,完善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15个,储备30余种应急物资,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确保及时妥善应对肠道传染病疫情;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加强11家腹泻病门诊(专桌)建设,做到24小时正常运转,安排专人负责,落实首诊负责制,强化了责任意识;三是强化防控措施。举办全区传染病防治培训班3场,肠道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1次,参与市级夏季传染病应急拉练1次,充分做到人员、物资、技术三到位。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不断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为群众授课30余次,印发10万份宣传资料,大力宣传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有效增强群众的夏季传染病防病意识;四是强化疫情监测力度。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尤其中小学以及流动人口聚居区、建筑工地、饮食服务从业人员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对海、水产品和养殖场所的开展每月至少一次抽样检测工作;五是强化督导管理。开展了对辖区11家肠道病门诊/专桌的专项督导和夜查行动2次,确保了辖区腹泻病门诊/专桌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相关工作;六是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基层调研,制定了针对本辖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的“十建议”,下发至全区220家托幼机构。并号召在全区托幼机构中开展“防控手足口病‘五个一’入园活动”,共同营造手足口病的群防联控氛围。截止目前,全区以手足口病、痢疾等为主的肠道传染病较2012年下降了68.61%。 (市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市北区积极主动、早期干预保护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对手足口病关注度的日益提升,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病,降低其危害性已成为近几年传染病防控的重点。随着天气转暖,人群流动性增大等因素,市北区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度关注手足口病疫情,加强管理,积极主动,早期干预。一是加强培训,提高疫情管理能力。通过“每季例会”,加强37家疫情网络直报单位的业务人员培训和学习,提高防控意识和医疗救治能力,截至5月底共及时预警上报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4起,均及时有效进行了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召开辖区213家托幼机构园长和卫生老师以手足口病为主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受益率达100%。二是强化管理、突出防控工作重点。严格落实各项手足口病防控技术方案的各项措施,通过基层调研,制定了针对本辖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的“十建议”,下发至辖区各托幼机构。在全区托幼机构中开展“防控手足口病‘五个一’入园活动”,即致家长一封信、举办一次家长健康教育课堂、组织一次幼儿健康行为方式示范、对幼儿园进行一次防病技术指导、对患儿进行一次健康回访活动。三是广泛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送健康下基层进社区活动,5月份以来每周选定一个社区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进社区宣传,现场分发宣传单页1500余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托幼机构印制手足口病温馨提示宣传画300份、为辖区各哨点医院儿科、妇幼保健所、预防接种门诊、托幼机构、居委会等重点场所提供手
足口病的宣传材料8万余份,对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市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