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抬头
6岁的海海出现了发烧症状,吃了感冒药没有好转。家人带海海到市妇儿医院检查,发现患的并非是感冒,而是疱疹性咽峡炎。“随着天气转热,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增多,如果病号病情不重,体温控制好,可以不用输液,如果病情太重,而且有变化,就需要输液治疗。”妇儿医院门诊部主任刘敬东表示,患上疱疹性咽峡炎后,尽量给孩子流质和半流质的食物,不能烫,喝果汁不能酸,否则会刺激溃疡,多喝水。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该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患儿起病急,突发高烧,咽痛,发病时常伴有呕吐或头疼。”刘敬东告诉记者,患上疱疹性咽峡炎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是一般都是由于天气炎热,加之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最终导致了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滋生。一般情况下,这种疾病传染性比较强、而且流行也比较快。刘敬东表示,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最终延误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咽痛,患儿可伴恶心、呕吐与咳嗽等症状。患儿一般为起病急、突然高热,早期可伴有流鼻涕,大一点的孩子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小一点的孩子则表现为拒乳、哭闹、不能睡眠,流口水等,重者影响吞咽功能,但多数不影响发声。进行体格检查时,可见咽部出血,有数个灰白色约小米粒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多分散存在,主要分布于咽腭弓边沿、口腔黏膜、扁桃体、咽后壁等处,疱疹可破溃,破溃后形成黄色溃疡。
及时给孩子吃退烧药
刘敬东表示,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发烧症状后,最好及时吃退烧药,有的孩子因为退烧不及时,送到医院的时候出现了抽风的症状。另外,他还支招说,家长最好不要带孩子到人员密集区域,特别注意用手卫生,注重饮食干净。刘敬东特别提醒,家长最好少给孩子吃冷饮,一旦吃坏了肠胃,导致抵抗力下降,特别容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嘴里长疱疹,就担心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专家对此表示,区分这两种病主要看疱疹出现的部位,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出现在口腔内,手足口病的疱疹则长在口腔、手、脚以及臀部。但不管是疱疹性咽峡炎,还是手足口病,患儿都应尽量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注意休息。
专家表示,手足口病也开始抬头,提醒家长及早预防。专家表示,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COXA16是其中的两种。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痛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教你一招
开窗通风
一般来说,如果家庭中无人得手足口病,除了注意及时和正确的洗手、做好家庭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及勤晒衣被外,一般不需要特别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如果家庭中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除了及时就医、病儿在家休息外,还需对病儿的餐具、用品等进行日常消毒,当病儿痊愈后还应对所有物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由于肠道病毒对紫外线及热敏感,对污染物品可首选暴晒及煮沸消毒。也可选购有卫生许可证的含氯消毒剂,采取浸泡或擦拭消毒。
民生问答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 (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与儿童接触前要洗手、更换衣服,避免传染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