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疾病控制 >传染病防制
关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05-27 00:00:00.0信息来源: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
字体:

【概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本病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多发生在410月份。发病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

【临床表现】  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多为为12周。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传染源】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传染源可能为牛、羊、犬等家养动物及其他野生动物,密切接触患者的血液、血性分泌物也可导致感染。

【传播途径】  目前认为蜱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公众预防要点】

1.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2. 发现蜱后,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3. 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4. 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

5.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居民,应当注意家居环境中游离蜱和饲养家畜身上附着蜱的清理和杀灭工作。

【蜱知识】  蜱,俗称虱子、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八脚子等,通常寄生在鼠类、家畜等体表。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蜱离开动物后可附着草上,可叮人、吸血。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冬天基本不活动。

友情链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