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是人类的一种古老的疾病,国外古籍中称疟疾为“badair”,后来意大利学者称疟疾为“malaria”,“mala”是不良,“aira”是空气之意;与我国古代称疟疾“瘴气”之意相近。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已有疟疾流行的记载,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得出“疟,秉枣”即以枣治疟的经验;到战国时代,人们找到了更多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东次四经•北号山》中描述有一种树“其状如杨赤华,其实如枣而无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疟”;西周时期《周礼•疾医》说“四时皆 有疟疾”,而“秋时有疟寒疾”,指出疟疾主要流行于秋季:《礼记•月令》说孟秋“行夏令,则国多火灾,寒热不节,民多病疟”,也指出疟疾主要在秋季流行;秦汉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中《疟论》和《刺疟论》就是两篇疟疾专论,全面总结了秦汉及其以前人们对疟疾的认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疟疾医学理论。
疟原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期。致病力强弱与侵入的虫种、数量和人体免疫状态有关。
1. 潜伏期
指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间隔时间,包括红细胞外期原虫发育的时间和红细胞内期原虫经几代裂体增殖达到一定数量所需的时间。潜伏期的长短与进入人体的原虫种株、子孢子数量和机体的免疫力有密切关系。(急性症的潜伏期为7~27天;三日疟的潜伏期为18~35天;卵形疟的潜伏期为11~16天;间日疟的短潜伏期株11~25天,长潜伏期株为6~12个月或更长。)对我国河南、云南、贵州、广西和湖南等省志愿者进行多次感染间日疟原虫子孢子的实验观察发现,各地均兼有间日疟的长、短潜伏期2种类型,而且二者出现的比例有由北向南短潜伏期比例增高的趋势。由输血感染诱发的疟疾,因无红外期发育阶段,其潜伏期一般较短。
2.疟疾发作
疟疾的一次典型发作表现为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发作是由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所致,当经过几代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后,血中原虫的密度达到发热阈值,如间日疟原虫为10~500个/ul血,恶性疟原虫为500~1300个/ul血。红细胞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大量的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及虫体的功能或结构蛋白、变性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流,其中一部分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它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随着血内刺激物被吞噬和降解,机体通过大量出汗,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机体进入发作间歇阶段。由于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是疟疾发作的基础,因此发作具有周期性,此周期与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典型的间日疟和卵形疟隔日发作1次;三日疟为隔2天发作1次;恶性疟隔36~48小时发作1次)若寄生的疟原虫增殖不同步,则发作间隔无规律,如初发患者。不同种疟原虫混合感染时或有不同批次的同种疟原虫重复感染时,发作周期也多不典型。疟疾发作次数主要取决于患者治疗适当与否及机体免疫力增强的速度。随着机体对疟原虫产生的免疫力逐渐增强,大量原虫被消灭,发作可自行停止。
3.疟疾的再燃和复发
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疟疾的再燃。再燃与宿主抵抗力和特异性免疫力的下降及疟原虫的抗原变异有关。疟疾复发是指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称复发。关于复发机理目前仍未阐明清楚,其中子孢子休眠学说认为由于肝细胞内的休眠子复苏,发育释放的裂殖子进人红细胞繁殖引起的疟疾发作。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无迟发型子孢子,因而只有再燃而无复发。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既有再燃,又有复发。
疟疾的预防——包括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预防措施有蚊媒防制和预防服药。蚊媒防制包括杀灭蚊和使用蚊帐及驱蚊剂。预防服药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之一。常用的预防性抗疟药有氯喹,对抗氯喹的恶性疟,可用哌喹或哌喹加乙胺嘧啶或乙胺嘧啶加伯氨喹。不论个体或群体进行预防服药,每种药物疗法不宜超过半年。
疟疾的治疗——治疗药物仍然是治疗疟疾的最主要手段。根据所针对的疟原虫不同虫期,抗疟药可分为杀灭红细胞外期裂殖体及休眠子的抗复发药,如伯氨喹;杀灭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的抗临床发作药,如氯喹、咯萘啶、青蒿素类。
疟疾治疗应包括对现症病人的治疗(杀灭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和疟疾发作休止期的治疗(杀灭红细胞外期休眠子)。休止期的治疗是指在疟疾传播休止期,对1~2年内有疟疾史和带虫者的治疗,以控制间日疟的复发和减少传染源。目前抗疟药的使用基本遵循WHO推荐的青蒿素联合用药策略,以延长抗疟药的使用寿命。
对间日疟和卵形疟患者,选用磷酸氯喹加磷酸伯氨喹进行治疗,以防止复发;如上述疟原虫已对氯喹产生了抗性,则采用青蒿素加磷酸伯氨喹。对三日疟和诺氏疟患者,首选磷酸氯喹;如出现氯喹抗性,则选用磷酸哌喹或青蒿素联合用药;恶性疟可单服磷酸氯喹,抗氯喹的恶性疟则采用青蒿素联合用药,如蒿甲醚加本芴醇、青蒿酯加阿莫地喹、青蒿酯加甲氟喹、二氢青蒿素加磷酸哌喹、青蒿酯加磺胺多辛/乙胺嘧啶。重症疟疾(如脑型疟)首选青蒿素类或磷酸咯萘啶注射液。此外,青蒿素类药物的栓剂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上述各种抗疟药物必须足量并服完全程才能达到根治疟疾的目的。
(文献参考:《人体寄生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