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疾病控制 >传染病防制
什么?秋季也要警惕手足口病!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10-21 00:00:00.0信息来源:青岛疾控中心     浏览:211次
字体: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家长们仍需关注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很多家长都认为手足口病在夏季高发,忽视了秋季的流行,不少孩子由于初期没得到足够重视,导致病情加重。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手足口病,让各位家长做到科学认识、从容防控!
1.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
手足口病起病急,以发热和手、足、臀部、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征,同时可能伴有食欲不振、咽痛、流口水、精神不佳等表现。
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重症病例,如持续高热不退(体温超过 39℃且常规退热药物效果不佳)、精神萎靡、呕吐、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严重时可能累及神经系统,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家长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带其就医。​
2.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肠道病毒适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2)高发季节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北方主要出现夏秋流行,尤其是夏季。南方可出现春夏季主高峰和秋冬季次高峰。
(3)易感人群
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主要为5 岁以下儿童。
注意:成年人也可能感染手足口病,由于成年人的免疫系统较为完善,感染后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成为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在与儿童的密切接触时有可能传染儿童。因此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密切接触传播,患儿的唾液、疱疹液、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健康儿童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物品后,再触摸口、鼻、眼等黏膜部位,就容易感染。
(2)飞沫传播:患儿在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带有病毒的飞沫,健康儿童吸入这些飞沫后,也可能感染。​
(3)消化道传播:健康儿童饮用了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用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病毒会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部,引发感染。​
4.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
家长应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咳嗽或打喷嚏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洗手时间不少于 20 秒。
(2)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消毒:定期对家庭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尤其是儿童经常接触的物品,如玩具、餐具、毛巾、衣物、床上用品等。
通风换气:每天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通风 30 分钟以上。
(3)避免接触患儿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如游乐场、超市、电影院等,避免与手足口病患儿或疑似患儿密切接触。​
(4)接种疫苗​
接种肠道病毒 71 型(EV71)灭活疫苗是预防由 EV71 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该疫苗适用于 6 月龄至 5 岁的儿童,建议尽早接种,最好在 12 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需要注意的是,EV71 疫苗只能预防由 EV71 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不能预防由其他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 A16 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因此即使接种了疫苗,家长仍需做好其他预防措施。​
友情链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