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流行率高,估计慢性HBV感染者约7500万,乙肝严重威胁着我国公民健康,并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努力消除乙肝危害。
什么是乙肝?
乙肝是由HBV感染引起的肝脏损伤疾病,根据症状分为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乙肝有哪些临床表现?
急性乙肝平均潜伏期为3个月,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泻及腹胀,部分患者有发热、黄疸等症状,体检可发现肝、脾大,肝脏触痛或叩痛。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的病例可诊断为慢性感染。人感染HBV后所形成的持续性感染,可进一步发展为慢性肝病,并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乙肝的传染源有哪些?
乙肝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它的传染性与体内的病毒含量呈正比。
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乙肝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未获得有效免疫的人群对HBV都具有易感性。婴幼儿是获得HBV感染的最危险时间,因为免疫系统还不够完善,感染后极易发展为慢性乙肝,成年后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也会增加。高危易感人群还包括HBsAg阳性者的家属、反复输血和血制品者、血液透析患者、多个性伴侣者、静脉药瘾者、接触血液的医务工作者等。
如何科学预防乙肝?
1、疫苗接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新生儿出生后需在24小时之内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并按照“0-1-6个月”程序完成全程免费接种。成人接种的乙肝疫苗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可自愿自费接种,高危易感人群尤其是乙肝抗原阳性者家属等要及时接种,可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接种单位进行咨询,前往正规的接种单位进行接种。
2、母婴阻断。感染HBV的孕妇需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规定程序完成后续接种,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3、阻断血液传播。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不共用针具;到正规医疗机构输血、使用血制品、纹身、穿刺、口腔诊疗等,确保器械严格消毒或使用一次性器具。
4、安全性行为。避免高危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
5、检测筛查。及时发现乙肝患者、病毒携带者,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对发现的未获得有效免疫的乙肝易感人群,建议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6、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