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青少年用眼时间长而且是大量连续用眼的教室,过暗和过亮的照明、光照产生的眩光等都容易让眼睛疲劳,这是导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那教室照明环境中影响学生视觉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课桌照度
照度是物体表面被照明程度的量,指单位表面接收到的光通量。依据GB 7793-2010:课桌面上维持平均照度值不低于300 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根据近年多省市对当地部分中小学教室照明现状调查,课桌的平均照度及照度均匀度普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学生如果长期处于照度低的环境,或者同一教室不同课桌面接受的照度不均匀,容易导致看、读、写吃力,引起视觉疲劳,从而影响视力健康。
相关色温
色温是照明光学中用于定义光源颜色的一个物理量。依据GB 7793-2010:教室宜采用3300-5500K色温光源。当前,大部分教室内一般均采用高色温(6500K)冷光源,高色温由于光线颜色偏白,较为刺眼,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眼睛会有明显的不适。
显色指数
显色指数就是光源对物体呈现程度的指数。依据GB 7793-2010:光源的显色指数不宜小于80。大部分教室采用的荧光灯显色指数在70左右,显色指数过低。过低的教室照明显色指数影响学生眼晴对物体色彩的识别,使物体不能呈现出其真正的颜色,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会导致辨色能力的下降和衰退,造成学生的色盲色弱等严重的视力问题和眼部疾病。
黑板照度
依据GB 7793-2010:黑板应设局部照明灯,维持平均照度不低于500lx,均匀度不低于0.8。部分学校没有使用专用黑板灯具,甚至没有布置黑板照明,黑板平均照度远低于国家标准。黑板光照强度不足、照明匀称度差,学生看不清黑板上的文字容易视觉疲劳导致近视。此外,裸露的荧光灯管发出刺眼的眩光会致使学生们难以集中精力,在降低学习效率的同时又非常容易导致近视。
窗地面积比
教室窗地面积比是一个反映教室窗户面积与教室地面面积之间关系的比值。维持适当的窗地面积比是实现教室良好采光、保障学生视力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此标准确保教室内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足的自然光照度,同时避免因光线过强而对视力产生的不利影响。在计算窗户面积时,要注意测量窗户的有效面积,即窗户的框架面积不应计算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