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气温高、湿度大,各类病原微生物处于活跃繁殖期,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帮助大家科学防范、健康饮食,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副溶血弧菌。
什么是细菌性腹泻?
拉肚子,医学上称为“腹泻”,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3次/天)、排粪量增加(>200g/天)及粪质稀薄(含水量>85%);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
由细菌引起的腹泻称细菌性腹泻,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常见肠道传染病,同时还可能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常见的病原菌有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弯曲菌、副溶血弧菌、志贺菌、霍乱弧菌等。
沿海城市引起腹泻的主要致泻菌?
在我国沿海城市,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位居微生物因素的首位。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主要存在于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产品中。人群常因食用污染此菌的鱼虾蟹等海产品,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导致腹泻。
副溶血弧菌引起腹泻的三大特点
1.沿海地区高发:世界各国的温带沿海地区是副溶血弧菌引发腹泻的多发地区,我国沿海地区是高发区。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飞速发展,海产品大量流向内地,因此内地也会发生类似事件。
2.夏季高发:副溶血弧菌引发的腹泻一般发生在5-10月,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即7-9月是高发季节,冬季极少发生。
3.各年龄均可发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多数沿海城市经济较发达、环境优美,是人们常常选择的旅行目的地或会议点,因此旅游团成员、各类会议人员食用被副溶血弧菌污染的海鲜后,引起腹泻的情况时有发生。
症状有哪些?
倘若不幸感染中招,则以水样腹泻、呕吐、腹痛为主要症状,严重的患者会脱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该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
1.购买新鲜海产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新鲜、无异味的海产品,避免购买过期或来源不明的产品。
2.生熟食品分离:将生熟海产品分开存放和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3.彻底清洗和烹饪:在烹饪前要充分清洗,烹饪时要确保食物彻底煮熟,不要食用生或半生的海产品。
4.注意个人卫生:在处理海产品前后,要彻底洗手,避免手部污染食物。
5.储存方式:海产品在室温下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应尽快放入冰箱保存。
若不幸中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
1.及时就医: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2.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由于此菌感染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失衡,因此患者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
3.遵医嘱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4.调整饮食:患者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5.注意休息和保暖:患者要注意休息和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