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了,但“秋老虎”的威力仍然不小,青岛高温天气仍在持续。
高温如何成为心脑血管的隐形杀手”?
血压“过山车”效应
血压波动:气温升高,体表血管扩张散热,血压下降。高温下出汗多、血液变得浓缩,会推高血压。更危险的是,从炎热的户外突然进入凉爽的空调房,血管剧烈收缩。每一次波动都在磨损血管内壁,加速血管老化,更可能震松动脉里的硬化斑块,随时可能引发致命的血栓。
血液“粘稠化”危机
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皮肤血管扩张导致血液分流,心脏负荷加重。大量出汗未及时补水会使血容量骤降,血液黏稠如浆,血流减缓,血小板易聚集形成血栓。这种“血液粘稠化”危机显著增加心肌缺血和心梗风险。
热射病的叠加风险
叠加风险:热射病(体温>40℃+昏迷+无汗)属于重度中暑,它与心血管意外(心梗/脑梗)叠加损害,死亡风险极高。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提示
及时补充水分
主动、多次、适量饮水,不要感觉口渴才喝水。
减少运动
不进行剧烈活动,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若必须锻炼,尽可能安排在一天中较凉爽的时间。
适当补充电解质
通过餐食和饮品适量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若正在进行低盐饮食,应咨询医生。
不宜外出
确需外出时,避开高温时段,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宜有人陪伴;服药需遵医嘱,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出现头痛、恶心请及时就医。
保持联系
与家人和邻里保持联系,及时获取他人的帮助与照顾。
定期监测
加强健康监测,如血压、血氧、心率等指标出现异常,或病情波动时,寻求他人帮助或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