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疾病控制 >理化检验
硫化氢的危害及中毒防治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08-28 00:00:00.0信息来源:青岛疾控中心
字体:

H2S对人体的危害途径

1.硫化氢的特点

H2S是一种无色且有恶臭的气体,式量为34.08,属于大气污染物。其密度为1.539 g/L,熔点为-85.5℃,沸点为-60.7℃。它在水中溶解度较高,也能轻易溶解在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H2S的可燃上限为45.5%,下限为4.3%,燃点为292℃。作为一种有效的还原剂,H2S可用于分离和鉴定金属离子、精制盐酸和硫酸(去除重金属离子),以及制造元素硫等应用。

H2S溶于水时,会形成一种弱酸性物质,可能导致金属发生氢脆破坏。这种破坏可能导致井下管束突然断裂、地面管汇和仪表爆裂,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井喷失控或火灾事故。此外,H2S还能加速非金属材料的老化过程,使地面设备、井口装置和井下工具中使用橡胶、浸油石墨和石棉等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密封件失去功效。

2.硫化氢对人体的损害

硫化氢对人类的主要危害是通过呼吸道吸收。它可能导致流泪、眼睛疼痛、眼睛内有异物感、怕光、视力模糊、流鼻涕、咽喉烧灼感、口干、咳嗽、胸闷、头痛、头晕、疲劳、恶心等症状,以及意识模糊。严重的病例可能涉及心脏损伤。在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的情况下,它可能在数秒内导致昏迷、呼吸骤停,并迅速引发急性中毒,最终因呼吸加快后的呼吸麻痹而死亡。硫化氢对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是由其接触湿润粘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钠以及本身的酸性引起的。硫化氢对机体的全身作用表现在它与机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及该酶中的二硫键(-S-S-)作用后,影响细胞色素氧化过程,阻断细胞内呼吸,导致全身性缺氧。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因此首先受到损害。然而,硫化氢作用于血红蛋白,产生硫化血红蛋白而引起的化学窒息,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急性中毒早期,脑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受到抑制,谷胱甘肽含量增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

急性中毒是由呼吸道吸入硫化氢引起的。当硫化氢进入人体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只有一小部分以原形或呼出气的形式排出,大部分被氧化成无毒的硫化物、硫代硫酸钠和硫酸盐等,并从体内排出,没有蓄积作用。对机体产生危害的是来不及代谢和排出的游离硫化氢,它进入血液后可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硫化高铁血红蛋白。如果吸入的硫化氢过量,未能结合的硫化氢将随着血液进入组织细胞,发挥致毒作用。当吸入的硫化氢浓度非常高时,它会强烈刺激颈动脉窦,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停止;也可能直接麻痹呼吸中枢,立即引起窒息,造成闪电式中毒死亡。

H2S的防护

针对硫化氢的防护,我们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几种有效策略:

1.定期监测各个井站的H2S浓度,对于超标的井站实施重点防护,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制定应对硫化氢的应急响应计划,并定期进行预防硫化氢的安全演练,以增强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3.加强对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操作技能,减少操作错误,并增强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

4.加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检查和保养设备,确保设备运行的介质不泄漏,从而避免H2S气体的泄漏。

5.在进行作业时,使用正压式呼吸器和H2S检测仪进行操作和检测。

6.在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区域,如井口、放油口和罐口等,在施工作业时,人员应站在上风方向进行操作。

友情链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