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天气
出门走两步就像进了‘烤箱’
全国多地热到怀疑人生!
面对频发的高温天气
学会正确补水很重要
喝多少?啥时候喝?怎么喝?
赶快趁“热”查收这份高温饮水“秘籍”吧!
让你喝水喝得明明白白,清凉一夏不踩雷
正常饮水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毫升。大家可以根据个人活动量、体重、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灵活调整饮水量,这是咱们日常科学饮水的基础。
高温天气健康饮水,牢记三“不要”两“要”
三“不要”
不要等渴了才喝水。当大脑接收到身体缺水的信号时,身体已经“干旱”了。当身体失水达到体重的2%时,会感到口渴,此时身体已经相当于处于轻度脱水状态。以一个75公斤的成年人为例:口渴时,身体相当于已经损失了1.5L水了。所以千万别等渴了再补水,而是应该“主动补水”!
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宜少量多次、小口慢饮,每次200毫升左右。具体饮水量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度调整,保证水分摄入均匀且持续,避免给肾脏带来负担。
不要喝冰水。高温天气,不少年轻人喜欢“来杯冷饮多加冰”,虽然冰水喝起来很爽,但冰水会使胃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刺激胃肠道,诱发痉挛或者出现腹部不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喝水水温最好贴合人体温度,建议在30—40℃左右,既能解渴又不会给身体造成负担。
两“要”
要喝白水。很多人会选择各种含糖饮品,觉得喝起来非常解渴,还有一些儿童青少年直接把含糖饮料当水喝,长期如此可能会增加龋齿、超重、肥胖、糖尿病等的发生风险。建议喝白水或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要注意补充电解质。高温天气下出汗加剧,汗水带走的不止水分,还有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电解质。若大量出汗后仅补充白水,可能导致血液电解质进一步稀释,出现乏力、抽筋甚至热痉挛。应补充含适量电解质和糖分的运动饮料或口服补液盐,能更有效地促进水分吸收利用,维持电解质平衡。如果不方便喝淡盐水,喝点乌梅汤、茶水、绿豆汤也可以。当然,若出汗不多时,喝白开水足矣。
特殊人群喝水有讲究
儿童和老年人。儿童日常活动量大、出汗多,以及渴觉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等因素,易出现脱水现象。老年人的身体代谢速度减缓,体内水分储备减少,渴觉相较年轻时变得更不明显,易出现脱水的情况。因此儿童和老年人更需要主动饮水,可以根据天气、身体状况设置定时饮水提醒,养成定时饮水习惯,及时补充水分。
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患者,在心脏、肾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以适量增加饮水量,但不建议大量饮水,以免对身体造成负担。可选择温白开水、天然矿泉水或茶等饮品。
肾功能不全患者。如果没有出现明显水肿,可以适当多喝水,可促进尿液的生成,有效清除代谢废物,有助于维持肾功能稳定。若出现水肿,要听从医生的建议。
牢记这些喝水小知识
养成良好饮水习惯
有助于我们健健康康度过炎炎夏日
大家都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