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疾病控制 >性病艾滋病防制
【国际禁毒日】禁毒防艾、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09-02 00:00:00.0信息来源:青岛疾控中心
字体:

2025年6月26日是第38个国际禁毒日,今年国际禁毒日宣传的主题为:“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

药物滥用是指反复、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这种用药与公认的医疗需要无关。以新型毒品为代表的药物滥用,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及吸食新型毒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什么是新型毒品?

新型毒品又叫合成毒品,常见有冰毒(甲基苯丙胺),摇头丸(苯丙胺),麻古(冰毒片剂)、K粉(氯胺酮)、烷基亚硝酸盐(Rush)、右美沙芬、尼秦类物质、三氟乙咪酯、芬太尼、咖啡因、三唑仑、安纳咖、氟硝安定、麦角乙二胺(LSD)、安眠酮、丁丙诺啡、地西泮、合成大麻素、卡西酮、赛拉嗪(甲苯噻嗪)、苯乙胺、哌嗪、色胺类,以及植物类精神活性物质——大麻、恰特草、卡痛叶、鼠尾草、迷幻蘑菇、相思树根皮等等。

新型毒品的隐蔽性更强,容易伪装成饮料(奶茶、咖啡、阿拉伯茶、神仙水、开心水、止咳水)、饼干、巧克力、糖果、果冻、电子烟、笑气、聪明药、浴盐、小树枝、邮票等各种花样,改头换面、层出不穷,它们包装精美、色彩鲜艳,对青少年极具诱惑力。


二、新型毒品的严重危害

吸食新型毒品可以快速使人精神兴奋、狂躁,产生幻觉、麻醉,自控力下降等,引发性冲动、毒驾、飙车、伤人甚至杀人、自杀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新型毒品实施强奸、猥亵、抢劫等犯罪行为。新型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1. 毁灭自己:吸毒对人身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都有极大的危害;产生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使得吸毒者成为毒品的奴隶。

2. 祸及家庭:一个人一旦吸毒成瘾,就会为购买毒品获取资金而变卖家产、四处举债,最终倾家荡产、亲离子散、家破人亡,往往就是吸毒者家庭的结局。

3. 危害社会:吸毒与犯罪如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为获取毒资往往置道德、法律于不顾,越轨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生命与社会治安。

新型毒品由于快速直接的神经大脑刺激,更容易导致焦虑躁狂、抑郁偏执、精神分裂等精神障碍,因此其成瘾性实际更强。新型毒品引发的即刻性冲动极容易导致无保护(不戴安全套)的异性乃至同性性行为,极大增加感染梅毒、艾滋病、肝炎及结核等传染病的风险。


三、如何预防青少年沾染新型毒品?

青少年由于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法律意识不强,加上新型毒品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强,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引诱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许多年轻人为了寻求刺激把吸食新型毒品当做一种时尚。

青少年群体是吸食新型毒品的高危人群,俗话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是每个家庭和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为了保护青少年远离新型毒品,家长和老师们应做好宣传教育,预防青少年沾染新型毒品: 

1. 积极掌握毒品知识:新型毒品不管怎么精心“打扮”,也掩盖不了它丑陋的本质,要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让青少年认识到新型毒品的危害;增强自制力,控制好奇心,绝不因为好奇以身试毒!绝不盲从产生“只尝试一次、以后不再吸食就不会上瘾”的想法,坚决不吸“第一口”;

2. 远离危险场所和吸毒的人:酒吧、歌舞厅、洗浴中心、游戏厅等娱乐场所,最容易成为毒贩子引诱吸毒的目标,青少年应少去这类娱乐场所,拒绝陌生人赠送的香烟、饮料和零食等。正确交友,坚决不与吸毒的人交朋友;

3. 不盲目追求“时髦”、“时尚”:摒弃“吸毒是时髦,是有钱人的标志”等错误观念,明辨是非,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面对挫折和压力,保持心理防线,不要颓废寻求刺激和低级趣味,选择正确的减压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随着我国禁毒工作的深入开展,鸦片、大麻、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已被严格管控,但冰毒、摇头丸、麻古、K粉、亚硝酸盐(Rush)、右美沙芬、芬太尼等新型毒品层出不穷。新型毒品隐蔽性更强、精神依赖性更强,极易诱发性冲动和性乱行为,极大增加梅毒、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及猴痘等传染病感染的风险,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家长和老师们应重视新型毒品的宣传教育,预防青少年沾染新型毒品。

全社会共同努力,参与禁毒防艾、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及沾染新型毒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友情链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