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性腕管综合征常见职业接触
职业性腕管综合征常见于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生
物药品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行业,多发于装配工、搬运工等工种。其他制造业工人职业接触符合腕部 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定义,应诊断为职业性腕管综合征。
2.腕管综合征常见体格检查方法:
a)正中神经叩击试验(Tinel 征):轻叩击患者手掌屈侧腕横纹平面正中神经走行区时,拇指、 示指、中指、环指桡侧部分出现麻木即为阳性;
b)腕掌屈试验(Phalen test):嘱患者双手背相对,腕关节屈曲70 °-90 ° , 持续60 s后,患者出现拇指、示指、中指、环指桡侧麻木刺痛即为阳性;
c)腕背屈试验(reverse Phalen test):嘱患者双手背伸掌侧合拢,前臂于胸前呈直线,持续60 s后 出现拇指、示指、中指、环指桡侧麻木刺痛即为阳性。
3.职业性腕管综合征的预防
3.1一级预防
降低工作场所不良工效学风险是预防职业性腕管综合征的关键,应采取以下措施:
a)用人单位应合理组织和安排工作任务,减少劳动者手腕部重复作业频率,尤其是经常使用屈曲、 背伸、桡尺偏动作和用力操作作业频率。在生产工艺允许情况下,采用机械化作业代替人工作 业。为劳动者提供符合人体工效学的劳动保护,避免或降低劳动者罹患腕管综合征的风险;
b)劳动者自身应保持正确手腕部工作习惯、减少手腕部过度用力、降低手腕部重复作业频率。工 间休息时,可适当做手腕部放松活动,或局部按摩,缓解肌肉疲劳。业余时间应避免手腕部过 度活动产生腕部损伤。
3.2二级预防
对拟从事手腕部重复作业、用力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基础 档案。加强职业健康知识宣教,培训劳动者识别腕管综合征早期临床表现并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对报 告手腕部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的在岗期间、离岗时劳动者进行健康评估,早期发现职业健康损害。
3.3三级预防
对已确诊职业性腕管综合征的劳动者需立即调离原工作岗位,防止病情进一步加剧。积极治疗,注 重康复训练,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