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预防措施
(一)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各地要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将蚊媒防制要求落实到常态化环境卫生整治、孳生地清理、媒介生物防制等工作中。发动群众集中开展社区、单位和家庭环境卫生清理整治,清除积水、翻盘倒罐,全面清理蚊虫孳生场所。强化城市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场所卫生治理,整治农村地区房前屋后垃圾,全面清理河塘、沟渠,最大限度消除卫生死角,减少病媒生物孳生地。
(二)加强健康科普宣教。
结合本地登革热流行特征,针对不同人群特点科学宣传防控知识,增强公众自我防护能力和主动就诊意识,引导群众配合社区做好入户防蚊灭蚊等工作,推广使用蚊香、驱避剂、蚊帐等方式驱蚊、灭蚊和防蚊,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通过多种形式向进出境人员宣传疫情信息和防病知识,提升进出境人员主动健康申报和科学防病意识。引导疑似病例及时主动就诊和采取防蚊隔离措施,提醒病例减少跨区域流动,避免疫情传播扩散。宣传内容可参见《登革热健康科普核心信息》(附件 6)。
(三)加强重点场所防控。
医疗机构应严格落实登革热病例防蚊隔离措施,加强院内及周边环境的卫生整治,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引起相互传播。建筑工地应及时清除地面积水、清理废弃的建材垃圾。公园、景点、花卉市场等场所应对绿化植被和水生植物定期修剪、定期换水,填堵竹节树洞。重点地区宾馆酒店应加强场所内及周边环境的卫生整治,积极营造无蚊环境,登革热流行季提醒旅客做好防蚊措施。鼓励农村地区因地制宜采取以清除、改造孳生地为主的蚊媒控制措施,探索应用生态防蚊、控蚊新技术新方法,有效降低媒介伊蚊密度。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登革热防控工作,坚持联防联控、多病同防,压实“四方责任”,结合本地流行季节、输入风险等实际情况,分级分类落实防控工作要求,及时采取有力的防范应对举措,尽早尽快控制疫情,严防疫情外溢扩散。各地疾控、卫生健康部门要会同海关等部门做好重点国家和地区进出境人员检疫查验,及时发现和控制输入疫情。多部门协同联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落实环境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等措施,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二)强化防治措施落实。各地疾控机构负责组织做好疫情监测、风险研判和调查处置,加强媒介伊蚊防制,严防疫情扩散蔓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落实“四早”要求,中西医结合规范诊治病例,落实住院病例防蚊隔离管理,畅通重症、危重症病例转诊和救治渠道,降低重症、死亡病例发生风险。各地要广泛开展登革热防控知识科普宣教,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发生本地聚集性疫情的地区要依法依规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和健康风险提示。
(三)强化培训指导。各地疾控机构要加强对疾控人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蚊媒监测控制和实验室检测等相关培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对医务人员开展登革热防控和诊疗培训。各地疾控和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防治工作的督促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