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我们出生后接种的卡介苗提供的保护效果一般持续10~ 15年,正好在初、高中阶段,学生们逐渐失去对结核菌感染的保护性。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性强,校园里学生们学习、生活交流来往密切,部分学生还过着集体宿舍生活,如果宿舍环境卫生条件不佳、通风不畅等,就会给结核菌的传播铺设“温床”。
其次,高中学生学业压力大,常常伴随着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营养状况可能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导致学生的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这正好又让结核菌有了“可乘之机”。
2016-2020年,在全国报告的67 起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66 起发生在寄宿制学校(占98.5%),39起发生在高中,其中发生在高三年级的更是高达21起(占53.9%)。学生群体结核潜伏感染如果防范不好,可能会导致校园结核病疫情的发生,对学生健康和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社会舆情事件发生。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远离结核病危害?
潜伏感染的学生一旦发病,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还影响学业,作为父母,如何采取行动帮助自己的孩子远离结核病呢?可以试试以下这六点:
提高对于结核病的认识。了解结核病的危害和常见症状的识别,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预防结核病。
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肺结核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家庭、以及个人清洁卫生很重要。
增强身体抵抗力。免疫力是抵御结核菌侵入的第一道防线。适当的锻炼、合理的饮食和正常的作息时间都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做结核病筛查。新生入学时要按照学校结核病防控管理规范的要求开展结核病筛查工作,家长也可在必要时带孩子去做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检查,以早发现早预防。
尽早预防。一旦筛查发现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也不用怕。可以通过特定免疫预防制剂的预防性治疗来降低发病风险。
及时就医。如果已经确认出现了明确的结核病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
结核病和流感有何区别?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可以侵害人体的各种器官,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多见。肺结核通常会表现出咳嗽、咳痰、全身乏力、低烧等症状。在呼吸道症状反应上和流感有相似之处,但具体还是有一定区别:
流感:一般起病急,发热以高热为主,还可能出现畏寒、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一般发病3-4天后体温就会逐渐恢复正常,全身症状也会好转。
结核病:一般情况下多为午后低热,早期不会出现中、高度发热症状,咳嗽、咳痰一般能持续2周以上,或出现痰中带血等。
可见,虽然它们都有呼吸道症状,但结核病的表现会更“低调且持久”。
结核菌还有更狡猾的一面 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其实只有极少数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会很快发病,大部分人并不会有症状表现。狡猾的结核菌会在我们体内“潜伏”下来,如果我们的免疫力下降,它就会跑出来让我们发病,这种状态在医学上被称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据估算,全球约20亿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而我国有逾2亿的潜伏感染人群。其中,学生是容易发生结核潜伏感染的人群。
我国部分地区中、小学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调查显示:小学生中阳性率为2.01%~ 3.35%,初中为6.11% ~11.56%,高中生则高达17.60% ~22.54%。阳性率随着学段升高而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