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布鲁氏菌的贮存宿主为羊、牛、猪、鹿、犬、马、骆驼等60多种动物,其中羊、牛、猪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病所造成的危害是双重的,既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又影响畜牧业发展,并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布病如何传播?
(一)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
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这种感染常见于与病畜接触的兽医、饲养、放牧、屠宰和畜产品加工等职业人群中。常发生于下列场合:
①处理病畜难产、流产、正常产;②检查牲畜;③饲养放牧病畜;④接触病畜的尿、粪等排泄物,如清扫畜圈舍;⑤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⑥剪羊毛或从事毛皮加工;⑦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⑧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清和病理材料;⑨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⑩从事布鲁氏菌实验操作及制备布鲁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
(二)经消化道感染
布鲁氏菌通过食物或饮水经消化道进入机体。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熟的肉等,都容易感染。
(三)经呼吸道感染
常见于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皮毛加工企业职工易经呼吸道感染。生产布鲁氏菌苗、冻干菌种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二、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布病症状复杂多样,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如感冒、风湿)。常见症状主要为发热、多汗、乏力、骨关节和肌肉酸痛、神经痛等。
重要提示:接触牛、羊、猪等动物及产品后,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治疗,并告知相关接触史。坚持全程、足量服药,切忌治治停停,以免转为慢性。
三、如何有效预防布病?
(一)严把“入口关”
奶类:选择商场、超市等正规场所购买经过巴氏或高温杀菌的乳制品,不要购买街头现挤牛羊奶、商家自制羊奶粉等。生奶及奶制品必须经消毒加工处理后,才能饮用,不可以直接饮用。
肉类:从正规渠道购买经过检疫的牛羊肉制品,不要从非正规渠道购买、处理、食用来源不明的畜肉及相关产品。不要购买或食用病死的牛羊肉,注意饮食卫生。在进行牛羊肉等产品加工时,要生熟分开,烹饪时煮熟煮透以后再食用。
(二)做好职业防护
职业人群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口罩、帽子、穿胶靴等防护用品。皮肤如有伤口,妥善包扎,避免接触病畜及污染物。定期对工作场所、用具进行消毒。处理流产物及死胎时,做好防护,进行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并对污染场所彻底消毒。
(三)加强牲畜管理
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购买牲畜后需进行检疫,引入后应隔离观察。发现病畜或疑似病畜,一定要做到不买卖、不食用、不分食病死畜,并立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