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蘑菇种类繁多,作为普通市民,仅凭外表难以判断是否有毒。不熟悉的野生蘑菇,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许多毒蘑菇与可食用菌在外观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就像精心设计的“伪装者”,仅凭肉眼观察,很难分辨出这些细微的差别。以常见的可食用香菇为例,其菌盖呈褐色,表面有鳞片;而某些剧毒蘑菇的菌盖颜色、形状也可能与之相似,但却含有致命毒素,如肉褐鳞环柄菇。
毒蘑菇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按中毒的临床症状分为胃肠型、神经精神型、急性肝损伤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溶血性、光敏性皮炎型。
常见的毒蘑菇有什么?
鹅膏菌属(白罗伞、白毒伞) 含鹅膏毒肽,破坏肝细胞核DNA,中毒后经历6-48小时假愈期,随后出现肝衰竭。辨识特征:具有“头戴帽、腰系裙、脚穿鞋”的典型结构(菌盖+菌环+菌托)
亚稀褶红菇(火炭菌) 与可食用的密褶红菇极相似,误食后引发横纹肌溶解,72小时内可致多器官衰竭。辨识特征:亚稀褶红菇的菌体中等大小。菌盖表面呈灰白色、浅灰色至煤灰黑色,成熟后常向上反卷,边缘无条棱。菌肉呈白色,受伤后易变红色而不再变黑色。
叶状耳盘菌(假木耳) 外形酷似木耳,但浸泡后释放黑色素,误食导致急性溶血性贫血。 辨识特征:子囊盘小,黑色,呈浅盘状或浅杯状,由数枚或很多枚集案生一起,具短柄或几乎无柄,个体大者盖边缘呈波状,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粗糙和有棱纹,呈木耳状或叶状。
秋盔孢伞(满天星)
菌盖仅1-3厘米,常混杂于松林落叶中,毒素引发神经性中毒和肝肾损伤。辨识特征:子实体小。半球形、钟形至扁平部凸起,初期污黄色,后呈黄褐色,中部色深,边缘具不明显的细条棱,湿润时粘。菌肉淡褐色。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
1 不采: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野外各种野生蘑菇,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性鉴别方法,我们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在此特别提醒不要采集路边、菜园里、公园里等地随处可见的大青褶伞。
2 不买:从正规的商场、超市和集贸市场购买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切勿从路边、流动摊贩和网上购买野生蘑菇。
3 不吃:不食用自采或者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
误食毒蘑菇后的急救措施
1 及时催吐:毒蘑菇中毒暂无有效的解毒剂,一旦食用,在清醒状态下尽早催吐。
2 尽快就医:立即就医,从而及时采取洗胃、导泄、灌肠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