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我市天气将以炎热、潮湿为主,部分病原生物繁殖旺盛,蚊虫、苍蝇等病媒生物活跃,易造成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的发生,提醒市民及来青游客注意预防。同时,七月入伏,高温来袭,广大学生迎来暑假,市民还需注意防暑及做好学生暑期的安全教育。
一、预防肠道传染病
(一)专家提醒: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手足口病、细菌性腹泻等。
(二)重点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三)预防措施
1.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尤其是饭前便后、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2.注意饮食安全:不喝生水,食物需烧熟煮透后食用,贮存和加工食品时,需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不生食鱼、虾、蟹、贝类海产品,不吃感官异常和未烧熟煮透的菜肴。
3.避免接触病人:尽量减少与肠道传染病病人的接触,病人用过的餐具、水杯、便器、卧具等注意清洗消毒,避免疾病的传播。
4.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注意劳逸结合。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二、预防虫媒传染病
(一)专家提醒:虫媒传染病是指由蚊、蜱、螨、虱和蚤类等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的一类传染病,通过叮咬传播给人类,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发热伴等。
(二)重点人群:有国外旅居史的归国人员、野外踏青人员等。
(三)预防措施
1.主动就诊筛查:有东南亚、非洲等地区旅居史的归国人员,若入境时已有发热或已确诊登革热、疟疾,请报备海关并及时就医,告知医生旅居史和感染史,并避免外出活动;归国人员返家后,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并做好防蚊、驱蚊工作。
2.做好防蚊和灭蚊措施:室内安装蚊帐、纱窗等防蚊用具,使用电热蚊香等灭蚊用具以减少蚊虫叮咬,前往户外场所时提前使用驱避剂。清除居住地附近水坑、石穴、污水沟及缸罐积水容器等伊蚊孳生地。
3.出行前准备:出行前要了解目的地登革热、疟疾等虫媒传染病流行情况,准备长袖长裤、驱蚊液、蚊香等防蚊用品,并选择有空调、蚊帐或纱窗的住宿场所;避免在蚊虫活动的树丛等阴暗处逗留。
三、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一)专家提醒:七月部分呼吸道疾病仍会保持一定流行水平,广大市民需提高个人防范意识,关注百日咳、新冠病毒感染、猩红热等。
(二)重点人群:婴幼儿、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流动务工人群等。
(三)预防措施常规做好“勤洗手、少聚集、常通风”等卫生措施。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1.及时补充水分:高温天气时,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
2.合理安排户外工作时间:在露天或高温环境下工作者,需加强通风降温,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合理调整工休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3.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如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尽可能选择阴凉处行走或活动,避免太阳直晒及体力消耗。
4.加强健康监测:一旦出现中暑,应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平卧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如果中暑症状比较严重,出现昏迷、高热、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五、暑期出游健康小贴士
1.预防传染病:出游前做好攻略,尽量避免前往传染病流行地区。旅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在户外活动时,应采取防蚊虫措施。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关注天气变化:了解目的地近期天气情况,高温天气尽量减少出游。外出时注意防晒,减少剧烈活动并注意及时休息,多补充水分。最好不要在暴雨、雷电等天气和易发泥石流、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环境逗留、游玩。
3.注意饮食安全:外出就餐要选择环境干净的餐馆;尽量吃熟食,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生熟分开;剩余食物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剩饭剩菜食用前应彻底加热。不要采摘和食用野果、野蘑菇等。
4.警惕意外伤害:在水边游玩时,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儿童游泳时,要有成人带领或有组织地进行。如果自驾游,要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同时避免疲劳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