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几乎人人都有过崴脚的经历。现在正值冬季,许多城市因为路面积雪、结冰导致路面冰滑,因此崴脚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为什么天冷更容易崴脚?
这是因为人体肌肉的黏滞性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秋冬季节,气候寒冷,肌肉相对温度高时变得僵硬,所以在运动时容易出现肌肉拉伤或引起崴脚。
崴脚或者叫踝关节扭伤是非常常见的运动损伤,常常会出现脚踝部位疼痛、压痛、肿胀,脚腕关节活动受限,无法负重行走等症状。踝关节扭伤有很多种,根据崴脚的方向主要分为外侧踝关节扭伤、内侧踝关节扭伤、下胫腓联合扭伤(高位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通常伴有韧带损伤,从而使踝关节的稳定性、平衡协调感觉以及定向活动能力下降。
运动中最常见的是足踝向内过度内翻旋转,同时足外侧着地,即内翻应力损伤。此时,相对薄弱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容易受到损伤。
崴脚常发于从事下肢参与较多急转、急停等运动项目(跑步、足球、篮球、体操、滑雪等)、穿高跟鞋女性、本身关节囊松弛等人群。
脚踝扭伤后,应该立即停止运动并观察伤情。如果还能活动,肿胀、疼痛也不明显,属于轻度扭伤,可自行处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按揉、立刻用红花油或云南白药等涂抹,或马上贴膏药等都是不正确的做法。科学的做法是遵循原则,即(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首先,伤后不管程度轻重,都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尽可能避免患肢行走及负重;
其次,伤后小时内对患肢冰敷或冷敷,每次约分钟,间隔小时一次;
第三,在受伤的天内,可以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予局部加压;
最后,抬高患肢有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如果当时足踝肿痛并不明显,只有轻微瘀斑,隔天却开始明显肿胀、疼痛,甚至站立困难,说明可能存在韧带损伤,属于中度损伤,应视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是否就医。
如果扭伤后足踝立即肿胀,且无法自由活动,局部疼痛明显,很可能韧带损伤较为严重,甚至可能已经发生骨折或关节脱位,要尽快去医院处理。
如何预防和减少踝关节扭伤?
1.加强锻炼:崴脚主要是因为肌肉变僵硬,对于突然的外力无法及时做出回应,即肌肉的灵活性差。改善踝关节周围肌肉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加强附近肌群的力量,可以很好地预防崴脚。
2.注意保暖:平时多注意保暖,多热敷,肌肉处于温热环境时稳定性和灵活性比较好。另外,冬季最好不要再露脚脖了,把秋裤扎进袜子里。
3.少穿高跟鞋:高鞋跟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调整能力就会减弱,稍不注意鞋子就容易向内侧或外侧歪斜,导致脚扭伤,而且鞋跟越高,受伤程度会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