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疾病控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
减盐,为健康加分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06-12 00:00:00.0信息来源:青岛疾控中心
字体: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克,而我国居民的平均摄入量却远高于此。《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显示,人均每日烹调用盐为克。烹调使用食盐虽然能够增添食物风味,但过多摄入却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肾脏负担加重、胃壁保护减弱,甚至增加胃癌风险。高盐饮食还可能影响钙质吸收,引起骨质疏松。

一、食物中的隐性盐除了烹调用盐,预包装食品,如加工鱼类、肉类、蔬菜、豆类等制品,以及方便食品、焙烤食品,调味品、预制菜、外卖食品、营养素补充剂中也包含了盐。此外,天然食物(如粮谷、蔬菜、水果、肉、禽、鱼、蛋、豆等)中通常也含有一定量的盐。二、不同人群的减盐标准在家庭餐桌上,每位成员的健康状况和年龄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减盐标准:幼儿期:岁,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克。学前期:岁,食盐量应控制在克以内。学龄期:岁,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克。青少年与成人:岁及以上的青少年和成年人,食盐摄入量应限制在克以下。慢性病患者:应更加注意减少食盐的摄入,每日摄盐控制量注意要比正常人更低一些。减盐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在掌握日常每天的食盐个人用量基础上,每餐减少的盐,适应周后,再减少,循序渐进,逐渐降低摄入量,最终达到每天“盐不过”的目标。三、家庭烹饪控盐很重要严格地来说,影响身体健康的是食盐中的“钠”元素,减盐的主要目标是减钠。我国居民钠的摄入来源主要为烹饪用盐,占普通食盐中约含毫克钠,家中的酱油、鸡精、味精、蚝油等调味品也含有大量的钠,同样需要减少使用。家庭烹饪过程使用奶酪、奶油、罐头食品、火腿等也含钠盐量较高。此外,盐还可能隐藏在你感觉不到咸的预包装食品中,比如方便面、面包、粉条、粉丝等,要警惕这些“藏起来”的“隐形盐”,烹饪这些食品时要格外注意少放或不放盐。您可以菜品出锅前再放盐,或使用葱、姜、蒜、辣椒、花椒等天然香料为食物提味,减少味蕾对咸味的敏感,逐步养成清淡的口味。四、想要控盐,可以试试这招!研究表明,减少的烹调用盐通常不会对菜品口味产生明显影响,每个人的口味都是可以一点点逐步改变的。如果你已经认识到了盐摄入过高危害健康,并且决心要做些什么,可以看看以下条:首先,可以先学会使用限盐勺或限盐罐控制用盐量,同时记录家庭用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知晓酱油、蚝油等常见调味品是含盐大户,都要尽可能减少使用频次和每次使用量;再次,要改变一些日常生活小习惯,比如居家烹饪时临出锅前再放盐、点外卖时备注“清淡、少盐”、餐馆点餐后叮嘱服务员少放盐。这些生活小技巧都是最容易做到的,但可以使自己的味蕾慢慢的适应清淡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后,你会惊喜的发现自己的品味不再那么重了,那么也就离健康更近了。

友情链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