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诺杆菌属,又称阪崎肠杆菌,是肠杆菌科的一种,在人和动物肠道中均有寄生,一般条件下,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一直未被重视。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外数十个发达国家相继出现新生儿大规模感染事件,并在奶粉中检出克罗诺杆菌属,人们才开始重视它的存在。
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将克罗诺杆菌属列为“对特定人群产生严重的生命危害、或产生慢性后遗症”的微生物。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克罗诺杆菌属列为婴幼儿配方奶粉A类致病菌,认为其是导致婴幼儿感染、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对发育不良、免疫功能差的婴幼儿最具杀伤力。全球目前有案可查的婴幼儿奶粉感染事件中,有一半以上是新生儿感染。
哪些是易感人群呢?
“欺软怕硬”永远是致病菌的特点,克罗诺杆菌的目标主要是新生儿、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出生不到6个月的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出生体重偏低、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对这种致病菌无任何招架之力。它可能引起婴幼儿肠道菌群紊乱、脑膜炎、败血症及坏死性结肠炎等严重疾病,基于症状、国家地区医疗水平不同,死亡率高达26.9-100%!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感染后则容易引起腹泻、脑卒中、骨髓炎、急性胆囊炎、脓毒症、尿路感染和吸入性肺炎等疾病。
为什么宝宝要特别注意呢?
一是由于宝宝的肠胃非常脆弱,婴儿的胃酸pH值比成年人高,对细菌的杀伤力不强,克罗诺杆菌可以安全抵达宝宝肠道中,并在那里生存繁殖。
二是因为婴儿的血脑屏障还未发育完全,克罗诺杆菌又可趁虚而入,轻松进入婴儿脑部引发脑膜炎。
新生儿感染的临床表现:
1. 全身症状:发热,新生儿可表现为精神萎靡、拒乳、黄疸加重、面色发灰、皮肤发花甚至出现休克。
2. 消化系统症状:可有呕吐、腹胀、腹泻、便血,严重时可发生肠穿孔和腹膜炎。
3. 神经系统症状:烦躁、哭声尖直、嗜睡甚至昏迷,可出现凝视、惊厥,查体可有头围增大、颅缝裂开、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症状。
宝宝如何预防克罗诺杆菌?
1. 新生儿在前6个月,建议母乳喂养。母乳喂养能使婴幼儿免受很多细菌的感染,在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中,目前还没有克罗诺杆菌属感染的病例报道。
2. 冲调婴儿配方奶粉前,必须将器具清洗消毒,防止环境中或者器具中有克罗诺杆菌属存在带来污染。
3. 婴儿配方奶粉应使用不低于70℃的热水冲调,并在2小时内尽快喂哺。
4. 对于早产、体重低或免疫力低的高风险婴儿,可使用商业无菌的液态婴儿配方奶。
5. 奶粉如需预先冲调,应在冲调后快速冷却,存放在不超过5℃的冰箱内,并在24小时内饮用,喂哺前必须重新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