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爱国卫生运动?
爱国卫生运动是指强化全民健康意识,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健康危害因素,提高公民健康水平的社会性、群众性卫生活动。
爱国卫生运动的前世今生
爱国卫生运动可以追溯到新中国建国初期,1952年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浪潮中,推动了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把这项伟大的运动称之为“爱国卫生运动”。197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成立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并发出《关于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198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全国爱卫会第八次扩大会议确定,自1989年起,每年4月份为“爱国卫生月”。
为什么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推进健康事业的有力举措。围绕解决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卫生问题,由最开始的各地开展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之后逐步开展了改水改厕、“五讲四美三热爱”、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卫生城镇创建、健康城镇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也可有效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提升社会健康治理水平,是一项人人有责、家家受益的全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