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疾病控制 >放射卫生
WS 818-2023锥形束 X 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BCT)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标准(四)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09-25 00:00:00.0信息来源:青岛疾控中心
字体:

6 具有 CBCT 功能的 C 形臂血管造影机质量控制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

6.1 高对比度分辨力

6.1.1 宜采用直接观察模体图像进行评价或计算调制传递函数(MTF)评价高对比度分辨力。

6.1.2 使用模体评价时,将性能模体放置于血管造影机的患者支撑装置的头部位置,按本标准附录 E描述的几何位置进行模体的摆位。利用透视程序分别观察球管水平和垂直照射时模体影像的位置。

6.1.3 使含有本标准附录 G 图 G.1 的高对比度分辨力模块置于照射野中心,并使模体的中心轴线与 C形臂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

6.1.4 按照设备常用头部 CBCT 扫描条件进行数据采集和图像重建。

6.1.5 调整窗宽和窗位,调整图像观察条件或达到观察者认为细节最清晰的状态,记录能分辨的最小周期性细节尺寸。

6.2 低对比度分辨力

6.2.1 测试条件同本标准第 6.1.2 条。

6.2.2 使含有本标准附录 G 图 G.2 的低对比度分辨力模块置于照射野中心,并使模体的中心轴线与 C形臂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

6.2.3 按照设备常用头部 CBCT 扫描条件进行数据采集和图像重建。

6.2.4 调整窗宽和窗位,记录在最大视野下的标称对比度 1.0%细节中可分辨的最小细节直径。

6.3 图像均匀性

6.3.1 测试条件同本标准第 6.1.2 条。

6.3.2 使含有本标准附录 G 图 G.3 的图像均匀性模块置于照射野中心,并使模体的中心轴线与 C 形臂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

6.3.3 按照设备常用头部 CBCT 扫描条件进行数据采集和图像重建。

6.3.4 在获得的图像上,距模体边缘大约 2 cm 处,相当于时钟 3、6、9、12 点钟的位置和中心选择五个 ROI(如本标准附录 G 图 G.3 所示),上述各 ROI 的直径大约是图像直径的 10%。

6.3.5 测量各 ROI 的平均像素值(或制造商规定的数值),中心 ROI 与外部 4 个 ROI 平均像素值的差值最大值即为图像均匀性。

6.4 测距误差

6.4.1 测试条件同本标准第 6.1.2 条。

6.4.2 使内部带有已知大小和距离的模块置于照射野中心,并使模体的中心轴线与 C 形臂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

6.4.3 按照设备常用头部 CBCT 扫描条件进行数据采集和图像重建。

6.4.4 选择系统测距工具,在横断面曝光影像中测量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0°和 90°)不低于 50 mm的影像测量距离,与真实长度进行比较,参考公式(5)分别计算测距误差。

6.5 KAP 指示偏离

6.5.1 方法一:KAP 仪法

6.5.1.1 将设备设置成水平照射模式,将尺寸 30 cm³30 cm³20 cm 的标准水模,或者尺寸不小于 30cm³30 cm,厚度 6 cm 的 PMMA 作为衰减体竖直放置诊视床上,调整球管位置使得 PMMA 的中心置于视野中心。

6.5.1.2 将空气比释动能面积乘积仪电离室紧贴于射束出线口,主射束中心位于电离室中心。

6.5.1.3 使用常用成人曝光条件进行透视或采集程序曝光,直至系统显示的剂量面积乘积不小于 0.5Gy•cm2。

6.5.1.4 记录 KAP 测量值,将修正后的 KAP 测试平均值与系统显示值进行比较,并以公式(4)计算KAP 指示的偏离。

6.5.2 方法二:剂量仪法

6.5.2.1 测试条件同本标准第 6.5.1.1 条。

6.5.2.2 将剂量仪探头置于标准水模或 PMMA 入射表面中心位置,同时在 PMMA 入射表面放置十字交叉的铅尺或者胶片。

6.5.2.3 使用透视或采集程序进行曝光,直至系统显示的剂量面积乘积不小于 0.5 Gy•cm2。

6.5.2.4 用测量到的剂量值与通过铅尺或胶片影像测量的照射野面积相乘,计算 KAP 指示的偏离。

友情链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