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标本采集与微量全血培养
4.1 主要仪器和试剂配制主要仪器和试剂配制参见附录A。
4.2 外周静脉血采集采集静脉血约2 mL,肝素抗凝,颠倒混匀,静脉血保存最佳温度是18 ℃~24 ℃,72 h内送达实验室。
4.3 微量全血培养步骤
4.3.1 将采集的静脉血 0.3 mL~0.5mL 加入 4mL~5 mL 含植物血凝素和 10%~20%胎牛血清的洛斯维帕克纪念研究所-1640(RPMI-1640)培养基中,在培养容器上编号并注明培养开始时间和日期,轻轻摇匀,37 ℃±0.5 ℃恒温培养。
4.3.2 如采用常规培养微核法,培养至 68 h~72 h 收获细胞。
4.3.3 如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培养至 40 h~44 h,加入松胞素-B,使其终浓度为 6 μg/mL,继续培养至 72 h 收获细胞。
5 微核标本制备
5.1 低渗吸弃培养液上清,摇匀,每管加入4 mL 37℃预温的KCl低渗液(常规培养法低渗液浓度宜为0.075mol/L,CB微核法低渗液浓度宜为0.1 mol/L),轻轻吹打均匀,立即加入新配制的固定液0.5 mL~1 mL(甲醇:冰醋酸体积比3:1),混匀,移至10 mL~15 mL离心管中,水平离心机离心8 min~10 min,离心力为200 g~250 g。
5.2 固定弃上清,摇匀,加入4.5 mL固定液,固定20 min~30 min,水平离心机离心8 min~10 min,离心力为200 g~250 g。离心后可用固定液洗涤细胞,以减少细胞悬液中的杂质。
5.3 制片弃上清,视细胞数量酌情加入固定液数滴,充分混匀,将细胞悬液均匀滴在洁净干燥载玻片上,室温干燥。
5.4 编号对每一张微核标本玻片进行编号,并做好记录。
5.5 染色用体积比为8%~10%的瑞氏-吉姆萨染液或吉姆萨染液染色8 min~10 min,轻轻冲洗,室温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