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疾病控制 >性病艾滋病防制
病毒抑制 艾滋病治疗的理想目标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05-23 00:00:00.0信息来源:青岛疾控中心
字体:
目前,人类虽然尚无针对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和治愈性药物,但艾滋病的治疗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广泛应用。通过多种药物的组合,有效抑制HIV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当HIV病毒载量降低到检测限度以下时,认为达到了“病毒抑制”的状态,这是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目标。在这种状态下,病毒检测不出来就基本不传染,即 “检不出”=“不传染”(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U=U的理想状态。因此,HIV病毒抑制是ART的核心目标,通过长期抑制病毒载量(通常降至“检测不到”水平),患者不仅能改善健康,还能减少传播风险。
我们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全面认识病毒抑制:
一、持续检不出(U=U):稳定接受ART的HIV感染者,如果血液中病毒载量持续6个月以上控制在检测不到的状态感染者的病毒载量需持续维持在检测限以下,则认为达到“持续检不出”,其传播HIV的风险可忽略不计甚至不存在。HIV初始治疗患者,需每4-8 周检测一次HIV病毒载量;实现病毒抑制的患者,每3-4个月检测一次病毒载量;病毒抑制持续2-3年以上服药依从性好,病情稳定的感染者,每6个月检测一次病毒载量来动态监测病毒抑制状态。
二、需长期坚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保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才能保持“检不出”。如果停止治疗,由于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病毒会重新开始复制并释放至血液中,病毒抑制状态被打破,病毒载量将再次达到检测限以上甚至更高,病毒会发生变异,而且免疫系统也会受到一定的损伤,患者容易出现各种感染,如细菌感染、结核感染等,从而使病情加重,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能会出现肿瘤,如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危及生命。
三、“不传染”仅限于性行为方式,在艾滋病病毒(HIV)的传播途径中,经性途径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经性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的HIV病毒载量有关,降低HIV病毒载量就能降低HIV的传播风险。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可以阻止HIV病毒的正常复制,降低HIV病毒载量。大量研究表明:在病毒抑制的状态下,即使不戴安全套、经性行为传染给艾滋病阴性伴侣的风险几乎为零。但这仅限于性传播,不能保证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的安全,极低的病毒载量依然有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的风险。
四、有助于减少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歧视,体现了“治疗即预防”的理念。U=U是建立在强有力的科学证据的基础上,从科学和公共健康的角度来进一步减少HIV感染及艾滋病污名化所提出的策略,改变了人们认为艾滋病患者就是“HIV传染源”的看法,促进感染者心理健康;U=U 信息减少了感染者对性传播的恐惧和耻辱感,改善了抑郁和社会孤立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艾滋病患者自我形象和自尊的建立,因此能促进感染者积极治疗。也体现了“治疗即预防”的理念,通过有效的治疗可以大大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具备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病毒抑制大大增强了感染者的信心,鼓励更多的感染者接受治疗。病毒抑制不仅降低了HIV的传播风险,还显著改善了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预期寿命,使得HIV感染者能够过上接近正常人的生活,激发患者求医行为;也能增加患者对HIV性伴告知,促进HIV检测,HIV性伴告知是降低HIV二次传播的有效策略。
六、感染艾滋病后应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可以快速持久的抑制病毒,体内艾滋病病毒减少了,就会减轻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使人体免疫功能得以恢复,从而预防或避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有利于患者保持更健康的身体,从而降低传染的风险。因此不论从患者健康角度还是公共卫生角度看,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J/OL].中国预防医学杂志,1-30[2025-01-08].
友情链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