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四部门联合组织对《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进行了调整,将职业性腕管综合征纳入了目录,限于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诊断限定行业为新版《目录》将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相关诊断标准征求意见稿给出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措施:
一级预防
降低工作场所不良工效学风险是预防职业性腕管综合征的关键,应采取以下措施:
a)用人单位应合理组织和安排工作任务,减少劳动者手腕部重复作业频率,尤其是经常使用屈曲、背伸、桡尺偏动作和用力操作作业频率。在生产工艺允许情况下,采用机械化作业代替人工作业。为劳动者提供符合人体工效学的劳动保护,避免或降低劳动者罹患腕管综合征的风险;
b)劳动者自身应保持正确手腕部工作习惯、减少手腕部过度用力、降低手腕部重复作业频率。工间休息时,可适当做手腕部放松活动,或局部按摩,缓解肌肉疲劳。业余时间应避免手腕部过度活动产生腕部损伤。
二级预防
对拟从事手腕部重复作业、用力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基础档案。加强职业健康知识宣教,培训劳动者识别腕管综合征早期临床表现并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对报告手腕部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的在岗期间、离岗时劳动者进行健康评估,早期发现职业健康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