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解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最为直接有效的康复手段,对改善老年人言语识别率和交流能力有良好效果。目前我国老年听力损失人群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比例偏低,可能与认知观念、经济收入、保险政策以及担心手术风险等因素有关。
(一)老年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宜人群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既往具有良好的听觉言语基础,人工耳蜗植入后多效果明确。临床上应结合老年患者自身的预期寿命和听力下降趋势综合考量,当符合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适应证时,应尽早植入人工耳蜗,提高生活质量。
适应证包括:
(1)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依靠助听器不能进行正常听觉言语交流;
(2)能耐受全身麻醉手术;
(3)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本人及家庭对手术效果有合理的期望值;
(4)能够坚持听觉康复训练并有良好的家庭支持;
(5)通过术前中枢功能和认知功能评估。
(二)老年人工耳蜗植入的安全性
临床研究显示,老年人工耳蜗植入者麻醉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其他年龄植入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老年患者常伴发其他全身疾病,且衰老引起的身体机能降低程度存在个体差异,出现麻醉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概率不等,因此术前、术中的综合评估极为重要。
(三)老年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
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各频率听阈改善显著;术后的言语识别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在安静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率与 60 岁以下成人语后聋植入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于助听器,人工耳蜗可更好地提高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率和理解能力。由于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植入效果的个体差异较大,评估时更应注重患者主观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交流能力的有效提高
文章来源于老年听力损失诊断与干预专家共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