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钩端螺旋体病传播】在户外活动时接触污染的土壤或水感染钩端螺旋体病。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在流行区和流行季节,禁止青壮年及儿童在疫水中游泳、涉水或捕鱼;农忙时节尽量穿长筒靴和戴胶皮手套,并防止皮肤破损、减少感染概率。
2.【血吸虫病传播】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人和家畜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就会感染血吸虫病。血吸虫感染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10月。
3.【血吸虫病预防】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尽量避免接触血吸虫病传播的中间宿主钉螺;避免接触疫水。
4.【血吸虫病预防】预防血吸虫病,不接触有钉螺滋生地的湖、河、塘及水渠的水,不在可能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中游泳、戏水、打草、捕鱼、捞虾、洗衣、洗菜或进行其他活动。
5.【血吸虫病预防】因生产、生活和防汛需要接触疫水时,要涂抹防护油膏,穿戴防护用品等。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医院或血吸虫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
6.【鼠疫传播】感染鼠疫菌的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狐狸、狼、狗、猫、黄羊等动物,是鼠疫的主要动物传染源。鼠疫还可通过肺鼠疫患者传染给人。
7.【鼠疫传播】鼠疫传播途径有:跳蚤叮咬鼠疫患者或感染鼠疫的动物后,再叮咬人,可致人感染;人们在捕猎、宰杀、处理感染鼠疫的动物时,通过皮肤上的伤口致人感染;肺鼠疫患者或动物通过呼吸、咳嗽将鼠疫菌排入空气中,导致传播。
8.【鼠疫预防】在鼠疫疫源地旅游要注意:不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处理疫源动物;不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不接触病、死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狐狸、狼、狗、猫等动物;不在鼠疫疫源地的动物洞穴边休憩,或挖刨动物洞穴。
9.【鼠疫地区处理】在鼠疫疫源地被跳蚤叮咬,不用恐慌,注意观察。如在1~2天后出现叮咬部位的所属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腋下、颈部等为多见)、疼痛,以及发热等症状,要怀疑可能感染了鼠疫,及时到附近的医院就诊。
10.【鼠疫地区防护】在疫源地内进行野外活动时需做好个人防护。佩戴防蚤手套,穿防蚤袜,不在野外坐卧。回家脱防蚤袜前应先喷洒灭蚤药物,防止蚤类攀附在防蚤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