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定本单位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防控预案,建立日常环境清洁消毒制度,健全领导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单位和个人。
2.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组织开展呕吐物和环境消毒方法、正确洗手等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和消毒能力,规范师生个人卫生行为。
3.配备充足的消毒物资及个人防护物资,学校、托幼机构等需常规储备
一次性呕吐袋、呕吐污染物应急处置用品。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及洗手液、肥皂。
4.学校师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勤洗手、勤剪指甲;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彻底洗净双手。
5.做好办公场所、教学场所及宿舍环境卫生;保持厕所清洁卫生;可对重点部位(如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便器按钮、电梯按钮、上下床扶手等)定期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适宜消毒剂进行预防性消毒;生活垃圾应集中、分类存放并在存放容器上加盖,定期清理生活垃圾,保持环境卫生。
6.学校需落实员工、师生的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发现腹泻患者异常增多时,立即按照相关要求报告。
7.若有员工(尤其是厨工及食品从业人员、保育员、供管水人员)或学生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不得带病上岗(课),必要时前往医院就医。
8.加强对双壳贝类等水产品的烹调加工控制,保证食物彻底煮熟煮透,避免交叉污染。
9.发生疫情的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要加强餐(饮)具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