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某些地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牙齿釉质失去了正常的光泽,不透明,出现白垩样(似铅笔样)的线条、斑点、斑块,牙齿有浅黄、黄褐色甚至深褐色或黑色着色,更严重者出现釉质缺损,牙齿上出现小凹痕或者大凹窝,而且一旦形成,永不消退。除了牙齿之外,有的人甚至会出现骨骼受损,表现为颈、腰和四肢大关节疼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甚至出现肢体变形,下肢弯曲呈“X”形或“O”形腿,胫骨前弯呈“军刀样腿”等。他们这些症状,都是由于氟元素中毒所引起的,被称为地方性氟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摄入过多的致病因子-氟,而导致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在中国分为饮水型氟中毒、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及饮茶型氟中毒三种类型,而青岛市的病区均属于饮水型。饮水型氟中毒是通过饮用高氟水而引起的中毒,流行程度与饮水含氟量高度相关,水氟含量越高,饮用时间越长,病情就越重。其主要危害表现在牙齿和骨骼,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要想预防氟中毒,最根本有效的措施就是降低饮水氟含量,使之符合饮水卫生标准,可通过改换水源或饮水除氟等方法实现。青岛市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改水降氟,这使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经过连续多年的防控,水氟含量超标率有了明显下降,病区内居民氟斑牙和氟骨症的发病率也得到了明显控制。2000年以来,青岛市通过实施“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地方病防治规划和启动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在控制饮水型地氟病方面更是收到了显著效果。
目前,我们的氟中毒病区均改用了低氟水源,群众们喝上了放心的低氟水。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地方病是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只要环境因素不改变,地氟病就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因此,加强对改水降氟工程监测和氟中毒的病情监测,掌握病区防治动态变化,拒绝高氟水、预防氟中毒,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