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疾病控制 >地方病与寄生虫病
寻找致疟“嫌疑人”的身份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06-19 00:00:00.0信息来源:青岛疾控中心
字体:

案件详情:公元225年3月,诸葛亮为平定叛乱而对南中蛮族发动了战争,行军途中,有些士兵开始陆陆续续感染“风寒”,大多症状表现为:先自觉寒冷瑟瑟发抖,不管盖几层被子都不管用;大概半个时辰后就癫狂的不行,浑身滚烫;两三个时辰后就出大汗,硕大的汗珠哗哗掉下来,浑身湿透像淋了一场雨;再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就恢复正常,跟一个正常人没啥区别。这种病与风寒相比有些奇怪,怪就怪在这种病发作过程和时间都不尽相同,一日之内体会寒暑交替,而且他不是发作一回就好了,而是几天就发作一回,有的隔一天发作一回,有的隔两天发作一回,没有规律可言。

这个病发生完全超出了诸葛亮的预测范围,比如他说这个人明天该发烧了,结果后天发烧,他说这个人后天该发烧,结果当天就发烧了,让这个料事如神的丞相颜面尽失。

神探小虫来带大家分析一下这个“案件”:

事发地:南中地区(今云南地区)

时间:公元225年夏季

受害人:所有出现症状的士兵

嫌疑人:瘴气?中毒?风寒?暂时未知

作案工具:饮水?食物?空气?暂时未知

很多人都已经猜到士兵是感染了疟疾,疟疾(Malaria),在古希腊,疟疾被称为“沼泽的热病”;意大利语译为“坏的空气”;中国古代称之为“瘴气”。疟疾最早可追溯到3000万年前,疟疾就是一场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噩梦。

人类为了应对疟疾甚至进化出新的基因型,依旧战胜不了疟疾,使人患疟疾的“嫌疑人”是谁,真的是瘴气吗?千万年来,各国的研究人员一直在苦苦追寻。直到1888年,法国军医Laveran在非洲疟疾患者血液的红细胞中发现疟原虫,1897年,英国医生Ross证实按蚊是疟原虫传播媒介。人类才找到患疟疾的“嫌疑人”是疟原虫,“作案工具”是蚊子叮咬。

随着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导致人类患疟疾的“嫌疑人”主要有4个,分别是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感染四种疟原虫的发作周期不尽相同,典型的恶性疟原虫36-48小时发作一次,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隔日发作一次,三日疟原虫隔两日发作一次。感染初期,由于体内疟原虫增殖不同步,或同时感染几种疟疾时,发作间隔无规律。

至此,我们可以断定,公元225年这一场大规模疟疾感染的人群中,作案的“嫌疑人”锁定为疟原虫,根据事发地点、时间和士兵的发作症状判断,具体的嫌疑人大概率为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作案工具就是按蚊。

找到“嫌疑人”和“作案工具”的下一步就是要消灭“嫌疑人”和销毁“作案工具”。

“嫌疑人”的消灭主要是采用抗疟药物,目前针对疟疾患者,根据我国WS/T 485-2016《抗疟药使用规范》给予早期、足量、全程治疗

小伙伴们肯定会疑惑,疟疾能不能预防服药呀?在目前治疗药物中,青蒿素类药物半衰期非常短,不适合预防用药;氯喹和哌喹作为预防用药时需在医师指导下服药,切不可盲目用药。所以,预防疟疾的最主要的方式还是销毁“作案工具”,如在疟疾流行区夜晚休息使用蚊帐、外出时穿长袖长裤皮肤裸露部位使用蚊虫趋避剂,临时住处采取杀虫剂喷洒、蚊香驱蚊等措施

友情链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