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疾病控制 >学校卫生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睡眠好,助力学习好、长得高、心情好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03-21 00:00:00.0信息来源:青岛疾控中心
字体:
    肥胖、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焦虑、学业不良、行为冲动……这些令家长们忧虑不已的青少年常见问题往往与生物节律紊乱有关,而睡眠则是重要因素之一。2024年3月21日是第24个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是“健康睡眠,人人共享”。我们来一起聊聊中小学生睡眠健康管理的那些事儿。
人生的1/3在睡眠中度过。中医学认为在整体的治未病和人体修复当中,睡眠是至关重要的。现代医学认为,睡眠有五大基本功能:恢复能量、清理代谢废物、存储与巩固记忆、提高免疫力和促进生长发育等。对现代人来说,睡眠是最好的药物之一。
睡眠对儿童青少年免疫力、生长发育、心理与行为发育、学习质量和日常情绪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2021年教育部发布“双减政策”+“睡眠令”,对中小学生睡眠做出明确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牺牲睡眠时间不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熬夜反而降低孩子学业表现。家长要把睡眠健康放在第一位,作业、游戏、校外培训都应为睡眠让路,为孩子身心健康让路。身体最需要规律作息,虽然“补觉”能一定程度上弥补平日缺损的睡眠和相关功能的损害,但往往会打乱生物节律,阻碍身体生理节奏,导致“社交时差”,即这种不协调的生物钟会导致假日后重返学习工作岗位时出现清晨不愿离开床铺、起床后感到疲倦、夜晚入睡困难和白天精神不振等症状。孩子是家长的模仿者,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要以身作则,自觉维持规律作息。家长要加强与老师、孩子沟通,从孩子的睡眠状况、精神状态、自我感受等方面了解是否睡足睡好,如:上床后很快入睡、睡着后不频繁苏醒、睡眠时间充足、早上醒来精力充沛、情绪良好,白天没有犯困的表现等。家长与孩子一起制订适合孩子个体的作息时间计划安排,设置固定的睡觉和起床时间,以确保充足的睡眠,家长督促提醒鼓励孩子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作息时间。
       培养好的睡眠习惯对维护儿童青少年自身健康至关重要。
友情链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