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正规机构配镜。一旦诊断近视,佩戴眼镜是基础。由于孩子睫状肌调节能力很强,医生一般根据裸眼视力、矫正视力以及散瞳验光后的综合结果,决定是否需要配镜,需要如何保证佩戴等治疗方案。临床上,散瞳验光后单眼屈光度数(等效球镜)≥-1.00D,或单眼裸眼视力≤0.6,建议全天配镜。
第二,做散瞳验光检查。散瞳的目的是完全放松孩子的睫状肌从而得到一个准确的屈光度数,或者是真实的远视储备数据。根据年龄不同、眼位不同由医生选择散瞳验光的方式,无论哪种方式对于孩子的眼睛均没有伤害,只要配合医生在规定的时间做好适当的紫外线防护即可。
第三,做眼睛发育检查。除了散瞳验光检查,医生还会综合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轴长短、角膜曲率、眼底等眼睛发育情况,给出适合孩子的治疗方案,以及今后用眼习惯的指导建议。
理性选择治疗方法
目前针对近视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普通框架眼镜、离焦功能的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离焦软镜、药物治疗、中医治疗、近视治疗仪等,品种繁多,但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以及疗效评价指标。
除了近视眼镜,目前近视防控小组专家共识中提到0.01%阿托品滴眼液可以控制近视发展速度,尤其是对于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所导致的调节滞后,该药有较好的疗效。但在使用眼药前一定要在正规医院检查调节力、眼压、眼底、屈光状态、眼轴等,在医生明确可以使用前提条件下,自己在家中每晚使用,同时也要定期医院就诊观察以上参数的变化。
所有的治疗都是因人而异,也不是单方面、短时间起到作用的。家长们可以在改变不良用眼卫生的前提条件下,由医生指导选择“1+1”或“1+2”的治疗方案来控制孩子近视的增长。近视治疗不可盲目“回避”,也不可“贪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治疗。
开学了,在《指南》的支持下,我们呼吁,近视的防与控需要多维度、全生命周期的关注,也请家长和孩子从改变不良习惯开始,增加有效户外活动,保证睡眠时间,争取远离近视,努力让近视发生得更晚、进展得更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