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做好职工的防寒保暖工作
企业应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等有关法律法规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1.改善作业条件。用人单位应当积极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优先采用可减少或避免作业人员接触低温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从源头上降低或消除低温危害。配备必要的防风或保暖设施。
2.开展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应组织低温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作业人员,对身体状况不适合低温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及时调整作业岗位。
3.组织劳动者培训。用人单位应组织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低温作业的健康危害、低温防护知识、冷损伤症状的识别和急救知识等,增强劳动者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4.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建议每日低温作业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在4小时连续作业内宜安排1-2次休息;环境温度低于零下12℃的工作场所,建议对作业进行持续监控,宜采取两人以上作业方式,控制接触时间;合理安排作业方式,减少长时间静位坐姿或站姿作业。
5.实施特殊人员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规定的低温作业和冷水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中规定的低温作业和冷水作业。
6.配备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为作业人员提供与工作地点寒冷程度等级和作业活动相适应的防寒服装及其他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如防寒帽、防寒手套、防寒鞋和防寒服,并督促和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用人单位宜为作业人员提供热饮,如糖水或运动型饮料。用人单位如需为作业人员提供餐食,宜以富含蛋白质的热食为主,如瘦肉类、蛋类、鱼类、大豆和豆制品,并应多提供一些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的蔬菜及水果等。
7.制定应急预案。存在低温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制定低温冷损伤应急预案,配备相应的应急设备和急救物品。密闭的室内低温空间应设应急照明、开启门锁及报警装置、通信设备设施、应急自救装备等。劳动者出现冷损伤相应症状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救助措施,帮助其立即脱离寒冷环境或极低温介质,移至防风保暖场所休息,并采取必要的对症处理措施;病情严重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送医疗机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