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
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也叫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指由于暴露于职业场所的危险因素(重复性动作、不良姿势、强迫性体位、体力负荷等)导致或加重的肌肉、肌腱、骨骼、软骨、韧带和神经等运动系统的疾患。WMSDs涉及行业和人群广泛、患病率高,已成为全球性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尚未将其纳入法定职业病范畴,属于工作相关性疾病。
一、临床症状
疼痛、不适和活动受限。主要表现为下背、肩、颈、前臂和手等部位疼痛、僵硬、痉挛、麻木、感觉异常和震颤等。较多患者可出现关节僵硬、肌肉受影响区域红肿,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针刺样感觉、发麻、肤色改变、手部出汗减少。体格检查可能发现弥漫性肌痛、前臂伸屈肌腱、手部肌肉和关节囊的压痛等。
二、损伤类型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包括各种形式的不健康,从轻微的、暂时性的疾病到不可逆的、致残的伤害,有两种基本的损伤类型,一种是急性短暂性疼痛,另一种是慢性持续性损伤。
第一种:由短期的强负荷引起的,会导致结构和功能的突然失效(例如,由于沉重的拉力而导致肌肉撕裂,或由于俯冲而导致骨折,或由于剧烈的运动而导致椎关节阻塞)。
第二种:永久性超负荷,导致持续增加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如韧带的磨损和撕裂、腱鞘炎、肌肉痉挛和硬化)。长期负重造成的慢性损伤可能会被忽视,因为这种损伤可能看起来愈合得很快,并没有造成明显的损伤。
三、预防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防治科普指南》从人体工效学角度还提出以下专业建议
1.减少工作负荷,尽量不要搬运过重的物体,有条件者可以借助机械搬运重物
2.纠正不良工作姿势,减少弯腰和旋转躯体的时间,减少固定体位工作时间,每30分钟起身做一定伸展活动,减少重复性动作的持续时间,降低重复性动作频率
3.加强个体防护,如使用护腰带加强脊柱稳定性等
4.积极治疗急性损伤,尽量避免急性损伤转变成慢性损伤
5.必要时更换工种,避免或减轻危险因素对肌肉、骨骼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