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09-15 00:00:00.0      信息来源:青岛疾控中心
分享到: 微信朋友圈 新浪微博 保护色:
字体: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一种蜱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潜伏期一般为2-16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度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传染源:羊、牛、犬、鸡等家畜家禽及鼠类为主要宿主和传染源。

传播途径:目前认为,蜱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最可能的传播媒介。蜱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此外,直接接触或者通过粘膜接触患者的血液或者血性分泌物是引起人传人聚集性疫情的主要途径。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前多有蜱虫叮咬或者野外活动史,在丘陵、山区、森林等地区从事生产生活的居民、劳动者以及赴该地旅游、户外活动的人群有感染风险。此外还有负责诊治患者的医护人员、陪护人员及家属是人传人感染途径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老年患者、既往有基础疾病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早就诊、早治疗。本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若规范及时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