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疾病控制 >传染病防制
科学认识猴痘,这些知识点请拿走!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06-15 00:00:00.0信息来源:青岛疾控中心
字体: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猴痘病毒于1958年在绿猴中发现,1970年某非洲国家一名疑似天花患者的标本中首次分离到猴痘病毒,为首例确诊的人类猴痘病例。人类猴痘病例主要在中非与西非地区发现报告。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主要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人际传播,世界卫生组织研判后于2023511日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台湾、香港、重庆均有输入性猴痘病例报告。

猴痘的传染源

猴痘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猴痘病毒的非洲啮齿类动物(非洲松鼠、冈比亚袋鼠等)、灵长类动物(多种猴类和猿类)和感染者。

猴痘的传播途径

病毒通过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接触感染猴痘病毒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都会引发感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男男性行为等),也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

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猴痘的易感人群

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猴痘的症状

猴痘的潜伏期是5-21天,一般为6-13天。

发病早期会出现发热、头痛、乏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1-3天后从面部开始累及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皮疹,并逐渐发展为脓疱,质地较硬,直径约0.5-1厘米,之后结痂直至脱落。部分患者会出现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等并发症,死亡率为1%-10%

猴痘的预防

1、出境人员和要去疫区人员需重点关注猴痘疫情,避免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2、避免和猴痘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共用物品等行为,避免和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4、做好健康监测,若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及时告知接诊医生流行病学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友情链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