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是不少父母感到忧心的问题。孩子的生长趋势和成年身高受先天因素如种族、遗传及后天因素,如地理、气候条件、营养、各种疾病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想要宝宝长得高,在后天因素中,除了营养因素外,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运动是促进身高增长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并不是说只要运动就能长高,如果运动方式不合理,往往会适得其反,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频繁做以下几项运动。
长跑。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年龄较小,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包括骨骼和肌肉并没有发育成熟,而且长跑的运动时间比较长,运动量也比较大;特别是马拉松运动,会超过儿童骨骼和肌肉的承受范围,盲目采取这种运动方式,容易造成骨骼和肌肉损伤,严重时会影响长高。
举重。举重属于压缩性运动,并不适合儿童以及还在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各个组织发育并不成熟,特别是关节,如果盲目进行举重运动,可能会造成关节软骨损伤,影响软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进而阻碍骨骼生长,最终影响长高。
注意运动时长并及时补充水分
运动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如夏秋季,气候炎热,儿童的运动时间应避开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的紫外线很强,温度也非常高,运动时会大量出汗,容易导致身体虚脱,运动效率也会下降。比较好的运动时间是下午4点到6点,此时紫外线也相对较弱,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比较强,能大大提高运动效率,从而更好地刺激儿童体内生长激素释放。
合理补水。夏秋季高温天气较多,运动时出汗量也明显增多,会导致大量水分流失。如果不及时补充,容易导致脱水,还会造成电解质紊乱。因此,夏季运动补水非常重要,建议运动前一小时少量多次饮用不超过500毫升左右的温开水,开始运动后,每隔15分钟要适量饮水。推荐一次饮用150到200毫升。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含糖的饮料来代替补水,因为这类饮料中的糖分含量较高,摄入过多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导致儿童肥胖的同时也会抑制体内生长激素释放,进而影响运动长高的效果。
运动结束后要适当调整,不能立即休息。运动过程中,肌肉组织强力收缩,大量的静脉血也会趁机回流进入心脏,身体血液循环速度较快。如果运动后立即停下休息,静脉血会在静脉内淤积,容易引起心脏缺血,同时也会导致肌肉乳酸堆积。所以运动结束之后应适当调整,建议多做拉伸运动,也可适当按摩,促进静脉血回流以及肌肉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