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升高是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且与全球每年近1080万人死亡有关。目前绝大多数权威高血压指南对于高血压的定义为收缩压/舒张压≥140/90 mmHg(2017 ACC/AHA指南除外,该指南中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舒张压≥130/80 mmHg)。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几十年期间中国居民预期寿命明显延长,但与此同时中国人群高血压(≥140/90 mmHg)的患病率从5.1%(1958~1959年)逐渐增长至23.2%(2012~2015年)。鉴于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在不断上升,因此针对这部分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相关风险因素以及潜在管理策略的探索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团队在《自然》(Nature)子刊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发表重磅综述,总结了中国高血压最新流行病学数据,并分析了中国人群相关的高血压风险因素。此外,综述还阐述了针对这些中国人群特定风险因素,目前正在实施的重要高血压控制措施。

截图来源: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35~4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最为显著
与其他国家人群相类似,中国人群收缩压水平随着年龄增加呈现升高趋势,而舒张压水平先是随着年龄增加不断升高,直至约50~60岁到达平台期或随着年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鉴于高血压的诊断需结合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因此在60岁之前,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指数式增长;而对于70~80岁或80~90岁老年人群而言,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现较低程度增长。
一项针对1991年、2012~2015年中国人群高血压数据进行比较的研究发现,与其他年龄组相比,35~4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最为显著,这可能归因于过去30年期间普通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如身体活动水平降低、加工食品消费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通常要高于女性,而在年轻人群或近几年调查研究中,这一趋势则更为明显。根据1991年中国高血压调查研究的结果,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1.4%和10.9%,而在2012~2015年的调查研究中,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增加至24.5%和21.9%。综述解释,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增长幅度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心血管风险因素特征有关(如肥胖症、吸烟、饮酒的发生率更高)。
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不断上升
综述强调,近30年来中国儿童以及青少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不断上升,与海外国家观察到的趋势相似。根据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在儿童及青少年人群(7~17岁)中,高血压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从1991年的7%升高至2015年的13%。2022年一项中国全国性、以学校为基础的调查研究(共纳入44396例6~17岁参与者)显示,男性和女性儿童或青少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5%和3%。

图片来源:123RF
中国人群高血压风险因素
中国人群高血压的风险因素包括:膳食中较高钠摄入或较低钾摄入量、缺乏身体活动、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较高、吸烟、饮酒、睡眠时间不足、肥胖症/超重。
综述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人群膳食中钠或钾摄入水平几乎没有太大变化,但多种主要营养素以及微量营养素,如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纤维甚至是维生素的摄入量却发生了很大变化,饮食中这些营养素摄入量的变化对中国人群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也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尚有待进一步探索。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中国人群特定的饮食习惯或能为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带来益处。
中国正在开展的高血压控制行动
综述指出,中国高血压联盟与多个国际、国家和当地组织深入合作,并参与了多项旨在改善中国人群血压控制水平的行动计划。例如,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五月血压测量月(May Measurement Month, MMM)”项目,2017年至2022年期间大量志愿者在中国数百个公共站点接受了血压测量。在过去5年时间里,这一举措帮助超一百万中国人测量了血压,并提高了普通人群对高血压的认识。
此外,中国高血压联盟同样推动了高血压管理数字平台(如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iHEC)的发展。目前正在开展的多项与数字平台相关的全国性项目(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项目)或将为医疗机构改善高血压诊疗水平提供洞见。
鉴于中国农村地区高血压的发病率持续升高,且农村地区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通常低于城市人群,因此该部分人群需特别关注。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项目(CRHCP)是一项开放整群、随机试验,旨在评估乡村医生主导下高血压综合干预模式的效果。该试验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共纳入326个村庄的33995例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配至综合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
在干预组中,经培训的乡村医生根据标准方案启动降压药物并调整用药剂量。村医接受了规范化高血压管理、患者健康指导、绩效激励等方面的培训;患者则接受了关于家庭血压监测、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依从性的健康指导,以及降压药、家用血压仪的费用支持和社会支持。日常患者管理由乡村医生主导,在乡镇卫生院或疾控中心的基层医生指导下进行,市县级医院的专家将针对并发症或难治性高血压提供建议和培训。
研究Ⅰ期随访18个月,结果显示,由乡村医生主导的多方位综合干预,大幅改善了中国农村居民的血压控制,一年半后超过一半患者血压低于130/80 mmHg(强化降压目标),超过四分之三的患者血压低于140/90 mmHg(常规降压目标)。相比强化常规护理,舒张压和收缩压降幅分别大14.5 mmHg和7.1 mmHg,两组血压控制差异显著。目前,CRHCP研究的第二阶段正在进行中,计划评估36个月时的心血管结局、住院、全因死亡率和生活质量,这将进一步揭示该策略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效果。
综述强调,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49万个村庄共有140万名村医、护士或其他乡村医疗卫生从业人员,这一庞大的卫生专业人员群体或可在提高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率方面贡献显著力量。
(来源:医学新视点)
原文出处:Wang JG, Zhang W, Li Y, Liu L. Hypertension in China: 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initiatives. Nat Rev Cardiol. 2023 Jan 11. doi: 10.1038/s41569-022-00829-z.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63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