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SM人群艾滋病药物预防使用意愿相关的因素
既往有研究显示,告知 PrEP需每天坚持服用的情况后,MSM对 PrEP的接受度明显下降。提示艾滋病药物预防的使用意愿与服药方便性有关,频繁服药方式会降低使用意愿。此外,研究表明MSM在决定是否使用艾滋病药物预防时的主要顾虑包括药物的预防效果、副作用以及费用,对 PrEP和 PEP预防 HIV感染的不信任、对药物副作用的担忧及药物价格较高可能是阻碍 MSM人群 PrEP使用意愿的因素。
研究发现,PrEP实际需求、相关知识评分、既往使用经历均对艾滋病药物预防使用意愿有影响。首先,有 PrEP实际需求可提高 PrEP使用意愿,如果固定性伴是 HIV阳性者其 PrEP使用意愿较高。既往研究也显示,认为自己有感染风险、有性病史、性伴为 HIV阳性以及多性伴等高风险 MSM对 PrEP的接受性更高。提示对艾滋病药物预防需求和 HIV感染风险认识不足可能降低 MSM人群对该服务的使用意愿。其次,拥有 PrEP或 PEP使用经历可提高艾滋病药物预防使用意愿,未听说过 PEP和 PEP知识评分低均对 PEP使用意愿低起正向效应,对服药预防艾滋病的方法较陌生,因而使用意愿更低,说明艾滋病药物预防相关知识缺乏可能降低药物预防艾滋病的使用意愿。此外,Draper BL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担心服药会被认为是 HIV阳性以及对药物副作用和长期服药的顾虑会降低对 PrEP的使用意愿。
4.促进 MSM人群进行艾滋病药物预防的对策
PrEP和 PEP服务实施策略应首先解决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尽快制定并出台艾滋病药物预防相关卫生政策并制定详细的 PrEP和 PEP服务实施技术指南,以指导医务人员及 MSM等 HIV感染高危人群利用艾滋病药物预防服务。 其次,强化系统全面的 PrEP和 PEP相关知识、鼓励 MSM尝试使用 PrEP和PEP均可促进艾滋病药物预防使用自我效能。因此应通过互联网和 MSM社会组织等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对 MSM人群进行 PrEP和 PEP的宣传教育,加强其相关知识和强化对艾滋病药物预防需求的认知,或考虑让 HIV感染较严重地区的高危 MSM试点体验 PrEP或 PEP,以促进其对相关服务的使用意愿,提高使用自我效能。再次,应通过网络和 MSM社会组织等途径强化 MSM人群对自身 HIV感染的风险感知意识,量化 PrEP和 PEP使用需求自我评估,以增加该人群对使用 PrEP和 PEP需求的认识,从而促进该人群使用 PrEP和 PEP预防艾滋病感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在 MSM人群中开展艾滋病药物预防服务宣传和介绍时,应运用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帮助 MSM人群科学认识 PrEP和 PEP对预防 HIV感染效果及其副作用,以增强其对 PrEP和PEP预防效果的信任度,减少对副作用的担忧,同时需考虑目标人群对艾滋病药物预防服务的经济承受能力,通过将其纳入医保或开发相应优惠政策减轻使用者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有关 PrEP和 PEP服务方面,MSM人群期望获取艾滋病药物预防服务途径主要为 CDC、MSM社会组织和互联网,分别为 75.6%、65.4%和 63.8%,说明疾控中心和 MSM社会组织在多年的艾滋病防治服务中赢得了 MSM人群的信任。今后艾滋病药物预防的推广中应加强对 MSM社会组织志愿者、相关医生的学习和培训,增加其 PrEP和 PEP相关专业知识和推荐意识。此外,互联网的便捷以及相对良好的隐私保护也可成为 MSM人群乐意接受的获取 PrEP和 PEP服务的途径。因此,可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 APP平台,充分发挥 CDC和 MSM社会组织的作用,为MSM人群提供便捷的艾滋病药物预防服务,降低其感染 HIV的风险。
同时,在未来宣传和提供 PrEP和 PEP服务时,应强调艾滋病药物预防是作为 HIV预防方法的补充措施,不能完全取代安全套、HIV检测等常规预防措施,应联合使用,以共同发挥预防 HIV感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