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疾病控制 >学校卫生
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出现焦虑情绪、冲突增多怎么办,听专家来解答(三)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2-05-10 00:00:00.0信息来源:青岛疾控中心
字体:
孩子的具体表现
◆ 孩子天天宅家,父母要管束的时间和事情大大增多(比如作息时间、饮食习惯、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学习效率、对疫情的态度等),增加了发生冲突的机会;
◆ 有些家长在家上班,此外还要在家监督学习,要管生活,还要陪耍,家长压力大;
◆ 特殊时期,家长可能比平时更“唠叨”,孩子可能比平时更“叛逆”,稍有分歧就容易情绪过激;
◆ 冲突发生时,孩子采取激烈地反抗或者用沉默、敷衍“冷对抗”等。
 
专家解答
无论是正面冲突还是消极回避都无助于解决问题。如果双方确实对一些事情有矛盾,可以一起开动脑洞、协商解决。家长可以:
(1)按下冲突暂停按钮。家长如果处在气头上,难以控制想要爆发的时候,先给自己喊个暂停,想想自己为什么会生气。等自己和孩子的情绪都平静下来后,换一种方式更好地去和孩子沟通。可以试着用“刚刚发生了……,我感觉到……,我希望……”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的方式更加客观、准确,更有利于孩子理解。
(2)家长要给予孩子自主的空间。家长可以尝试着改变自己和孩子的互动方式,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去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更要注意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
(3)通过协商讨论解决亲子间的不一致情况。针对家长和孩子对学习或其他要求和期待不一致的情况,可以尝试使用家庭例会的方式来共同讨论,鼓励彼此自由表达观点和需求,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慢慢培养孩子自我表达、学会倾听他人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亲子发生冲突的时候,可以互相表达真实的感受和情绪,彼此坦诚沟通。
(4)寻找沟通顺畅的有效经验,留下一些谈心的时间。亲子之间一定会有一些时刻是沟通比较顺利、彼此尊重的状态,回顾一下那个时候家长做了什么,孩子做了什么,下次沟通的时候再用用这些方法。每天睡前留一点时间,以尊重、真诚的态度,和孩子聊天谈心,是增进亲子之间相互了解的难得机会。
 
 
孩子的具体表现
◆ 作息不规律,早上不起晚上不睡;
◆ 懒散,活动少,总是坐着不动;
◆ 因为不能出去玩耍娱乐、锻炼身体而心情压抑;
◆ 由于缺乏运动导致精神不够振奋等。
 
专家解答
居家生活不像在学校,有明确的规则和时间节奏,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在没有外界规定的情况下,重新找到规律,并发挥自身有更强大的约束力,重新找到满意的生活节奏。家长可以:
(1)共同制定时间表,全家互相监督。全家人一起商量讨论并列出每日的家庭作息时间表,明确起床、睡眠、三餐时间等,家长更是要首先做出示范,按照作息表来进行活动。帮助孩子尽量把生活按照疫情发生以前的样子进行还原。制定了之后,每天就按照计划表来执行,并且为每天的执行计划做自我肯定和针对计划的些许调整,逐步形成在家的生活规律。
(2)设定“每日运动专属时间”。每天可以有1个小时左右的专属运动时间,在运动时间里,家长可以和孩子做一些游戏性运动,如木头人、三个字等;或者一起做广播操、垫上运动;也可以让孩子做小老师教家长做运动等。
 
(3)在睡眠时间上,适当允许孩子多睡一会。小学生最好每天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利用居家这段时间,可以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和增强免疫力。
(4)使孩子在家里也能获得“沉浸体验”。当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会比较平和愉快,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出兴趣图谱,每天给他一点时间自由的探究感兴趣的事,如做手工、画画、亲子游戏、室内运动、制作美食、打理植物等,让孩子沉浸其中。
(5)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庭管理角色,也多参与家务劳动。孩子们都喜欢自己做主的感觉,让孩子自己选择在家里的角色,如卫生监督员、饮食搭配员、运动教练等,将所有要完成的家务列一个清单,让家庭成员们各自认领力所能及的内容。把家务分配给孩子,让孩子有事可做的同时,也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友情链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