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传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一)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9-24 00:00:00.0      信息来源:青岛疾控中心
分享到: 微信朋友圈 新浪微博 保护色:
字体:

      流行性出血热,又名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anta virus , HV) 引起,鼠为主要传染源,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多种途径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为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一、流行病学分析
      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其次为欧洲和非洲,美洲病例较少。中国每年的出血热病例占世界病例总数的90%以上,是汉坦病毒感染危害最严重的国家。
      2008~2012 年中国有29个省(区、市)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共报告发病 52455 例。
      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流行特征表现为:
      ① 各年龄段都有发病的可能,高发年龄段 30~59 岁,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多于女性。
      ② 具有职业性,农民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
      ③ 一年四季均有流行性出血热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11月份是每年发病的最高峰。
      ④ 有明显地区特性,疫情主要集中在陕西、东北和华东地区。

      二、病原体
      汉坦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为负性单链RNA病毒,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Ⅰ型( 又称野鼠或姬鼠型) 和Ⅱ型(又称家鼠型),汉坦病毒不耐热和不耐酸, 56 ℃ 30min和 100 ℃ 1min 可灭活, pH5. 0以下易灭活。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 碘酒、乙醇等) 亦敏感。
 
      三、传播途径
      目前对出血热传播途径存在着多途径的看法,认为可能的传播途径有3类5种, 即: 动物源性传播( 包括通过伤口、呼吸道和消化道3种途径传播) 、螨媒传播和垂直传播,其中动物源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鼠类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撕咬人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导致人发病,人群普遍易感,在常有野外工作或活动的农民、学生等群体中发病率高。
    
      四、人群易感性
      人对姬鼠型和家鼠型HV都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大部分人呈隐性感染状态。感染后产生的抗体可持续多年,二次感染发病罕见。